科学减重,健康生活——“管住嘴 迈开腿”外 还有哪些解决方案?

2025-09-03 10:47 大众报业·九州体育阅读 (14212) 扫描到手机

2024年,国家卫健委将“体重管理”列为全民健康专项行动重点,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肥胖这一潜伏的“慢性病”。数据显示,我国超半数成年人面临超重或肥胖困扰,而科学减重不仅是外形改变,更是对代谢健康、心血管疾病乃至心理状态的全方位守护。

目前,中国肥胖症的发病率和增长速度均居世界首位,现已成为世界上肥胖症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近几年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防控形势严峻,因此亟需规范且有效的管理。除了生活方式干预进行体重管理之外,还有3种常用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中医埋线以及减重手术。

药物治疗

近年来,减重药物研发领域进展显著。目前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批准五种药物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的减重治疗,目前主流减重药物类别及其详细的作用机制:

(一)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食欲。

这是最常见的一类机制,主要通过影响大脑中调节食欲的神经递质,让人产生饱腹感或减少饥饿感。目前主流的一类减重药物是模拟GLP-1的作用,作用于大脑:激活下丘脑的GLP-1受体,强烈抑制食欲,增加饱腹感。作用于胃肠道:延缓胃排空,让食物在胃中停留更长时间,从而物理上让人感觉更饱,减少进食量。作用于胰腺: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有助于控制血糖。另外,传统食欲抑制剂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来抑制食欲,能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抑制饥饿感。

(二)作用于外周系统,减少营养吸收。

这类药物不直接进入大脑,而是在胃肠道起作用,阻止身体对摄入热量的吸收。如脂肪酶抑制剂。它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肠道中胰腺脂肪酶的活性。这种酶是分解食物中脂肪(甘油三酯)所必需的。当酶被抑制后,约30%的膳食脂肪无法被分解和吸收,会随粪便直接排出体外。这是一种纯外周作用的药物。

需特别说明,我国尚未批准任何针对遗传性肥胖症的专用治疗药物。

临床应用需遵循以下规范原则:

01

严格把握适应证:

需在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及排除禁忌证后启动药物治疗。

02

规范使用流程:

治疗全程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定期随访,动态监测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

03

个体化方案调整:

依据疗效反应与安全性数据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一)减重药物的适应证

体重超标的人,如果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或者心血管疾病等跟体重相关的健康问题,并且仅靠改善饮食和运动效果不佳,达不到减重目标,可以在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减肥药物的治疗。对于没有这些合并症,但单纯性肥胖者,如果仅靠生活方式改变(饮食+运动)也无法有效减重,同样可以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考虑使用减重药物。

中医埋线

(一)什么是中医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的创新延伸,巧妙融合了穴位针刺、埋针和药物穴位注射等多种中医特色技术。具体操作上,医生会使用特制的工具,将一根可被人体自然吸收的医用蛋白线,精准地植入到身体的特定穴位中。这根小小的线体就像一位默默工作的"穴位按摩师",能够在体内持续发挥温和而持久的刺激作用,实现中医经典理论中"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治疗理念。

(二)埋线减肥的原理

经络刺激:埋线减肥通过在特定的穴位埋入可吸收的线体,持续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从而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能量消耗。

抑制食欲:埋线能够刺激穴位,向大脑发送信号,抑制食欲中枢的兴奋性,减少食物的摄入。同时还能调节胃肠蠕动,延缓胃排空的时间,使人产生饱腹感。

促进脂肪分解:穴位埋线可以调节体内激素水平,如胰岛素、瘦素等,增加脂肪的分解和代谢,减少脂肪的堆积。

(三)埋线禁忌症

孕妇、严重心脏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

皮肤感染者:防止感染加重。

出血性疾病患者:避免出血风险。

免疫系统疾病患者

疤痕体质或蟹足肿体质。

女性月经期期间

减重手术

(一)减重代谢手术适应证及禁忌症

1

适应症

据体重指数(BMI)划分

(1)对于BMI≥32.5的病人,建议行减重代谢手术。

(2)27.5≤BMI<32.5可导致发生多种肥胖相关合并症以及原有合并症加重,多项研究结果明确表明,减重代谢手术对于该类肥胖病人在稳定控制体重及改善与缓解肥胖相关合并症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T2DM)、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性肝病、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慢性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GERD)、高尿酸血症、骨关节疾病等肥胖相关合并症的肥胖病人建议行减重代谢手术治疗。

(3)25≤BMI<27.5且合并T2DM的病人,经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血糖且合并肥胖相关合并症,需评估病人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评估及伦理审批后慎重开展手术。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MDT评估及伦理审批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

2

禁忌症

1.明确诊断为非肥胖1型糖尿病。

2.妊娠糖尿病及某些特殊类型糖尿病病人。

3.滥用药物、酒精成瘾或患有精神心理疾病未获良好控制者。

4.智力障碍或智力不成熟,行为不能自控者。

5.对手术减重的预期不符合实际者。

6.不愿承担手术潜在并发症风险者。

7.不能配合术后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依从性差者。

8.全身状况差,难以耐受全身麻醉或手术者。

(二)减重代谢手术方式与选择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减重代谢手术包括胃袖状切除术(SG)、Roux-en-Y胃旁路术位(RYGB)和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BPD-DS)。近年来,单吻合口胃旁路术(OAGB)及胃袖状切除联合单吻合口十二指肠-回肠旁路术(SADI-S)已被有关国际减重组织认定为减重代谢外科标准化术式。

减重MDT

为响应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年”专项行动,破解肥胖症诊疗碎片化难题,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成立减重代谢多学科联合诊疗(MDT)中心,整合内分泌营养、心理咨询、康复医学科、关节与运动医学科、中医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耳鼻喉科、普外科(胃肠及疝外科)等八大专科的肥胖症综合诊疗平台。该模式通过“一患多科联诊、全病程闭环管理”,为超重及肥胖患者提供从代谢干预、营养支持、运动指导、运动损伤修复、手术支持到心理康复的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

科普医生简介

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第三批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青岛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教师。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内分泌和糖尿病学分会肥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内分泌山东学组专委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会第一届糖尿病足及创面修复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代谢病与康养医师分会首届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第六届糖尿病分会委员;青岛市医院协会内分泌代谢慢病管理专委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骨质疏松青年委员会委员。

擅长:从事临床工作近20年,曾于北京大学第一人民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修学习,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代谢性疾病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