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 基层科协“N+1”赋能 411名科技工作者履新

2025-08-20 10:04 大众报业·九州体育阅读 (5387) 扫描到手机

基层科协作为联结科技工作者与区域发展的重要纽带,是激活科技创新“神经末梢”、畅通科技服务“毛细血管”的关键载体。为有力承担起“四服务”重要职能,日前,青岛市即墨区在全区实施基层科协组织建设“N+1”强基赋能提升工程,强化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目前,全区18个镇(街道、功能区)顺利召开科协代表大会,411名科技工作者履新基层科协,为即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组织保障。

制度设计强引领

目标清晰,路自长远。即墨区由科协联合区委组织部共同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建设“N+1”强基赋能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立足长远、精准施策,科学规划换届工作路线图与任务书,明确8月底前区镇两级均召开科协代表大会,配强基层科协班子干部队伍,努力把基层科协建设成名副其实的科技工作者之家。通过强有力的制度设计,明确基层科协组织架构优化、代表广泛性、委员先进性等要求,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遵循和清晰的政策指引。

组织周密快推进

用心谋事,方能成事。即墨区高位统筹推进工作落实,制发文件,组织召开专题培训会,紧扣代表大会流程环节、政策解读,以及相关难点问题进行辅导。各区位快速行动,为大会选举提供人员、场地以及财政等要素保障。同时,积极走访梳理各行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工作者,形成代表和委员人才库,构建起全区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8月初,全区基层科协组织启动大会选举工作,仅用两周时间,全区18个镇(街道、功能区)圆满完成科协组织选举任务,整个过程组织严密、程序规范,全区基层科协组织力得到全面加强。

配强班子重实效

建强队伍,头雁引领。“N+1”强基工程中的“1”是指加强科协指导,选举前,区科协提前谋划指导各区位全面梳理辖内科技人才、科普阵地、产业禀赋等科技要素资源,把“关键人物”选入班子。“N”是突出区域特色,高效聚合辖区内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此次选举中,基层科协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18名科协主席全部由镇(街道、功能区)班子成员兼任,专兼职副主席72名。其中,206名科研基地及科技企业代表,49名学校校长及九州体育界代表,26名医院院长及卫生界代表、49名合作社及农业界代表、81名机关及科普基地代表等各领域优秀科技工作者进入基层科协班子。通过织密组织网络、延伸服务手臂,让科技工作者“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为特色化科协活动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下一步,即墨区将持续打好创新发展“主动仗”,下好多元科普“先手棋”,构建人才集聚“强磁场”,不断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