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定期动态优化更新人才政策“双30条” 山东济南:为青春梦想提供“恰到好处的土壤”
一碗咸香地道的老济南甜沫,温暖着王泽南的胃,更留住了他的心。
今年是这名年轻科学家扎根济南创业的第7个年头。作为一家生物医药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他带领青年团队深耕干细胞培养自动化及医疗机器人相关领域,成果填补国内多项空白,他本人也逐步成长为济南市C类高层次人才。
埋头实验之余,穿梭千年古巷品尝当地美食,已成为他的一大喜好,“甜沫用料如同实验室数据一样精准,不疾不徐,张弛有度,一切在这里都刚刚好”。
“刚刚好”的城市气质同样孕育了“刚刚好”的青年人才发展生态。如今,这座千年古城正举全市之力打造“我在济南刚刚好”的城市人才IP,用接地气的口号吸引人,用诚挚的服务凝聚人,用烟火气的温情留住人。当城市愿为每名青年的梦想提供“恰到好处的土壤”,共生共荣便不再是“诗与远方”,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也更加“水到渠成”。
“刚刚好”的政策,托举人才出彩
人才政策是一座城市最好的邀请函。2022年以来,济南市对全市人才政策全面梳理总结,聚焦“人才政策在国内同类城市中始终保持比较优势”定位,推出济南市人才政策“双30条”,每年定期动态优化更新。
不仅如此,这座城市坚持常态开展人才政策“金点子”征集活动,及时了解人才需求和建议,让“金点子”真正落地为政策创新的“金果子”。
“济南能否参考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创建开放式的人才交流商业街区。”有创业者建议。这与济南市全力打造“1+N”创业孵化矩阵的战略部署不谋而合,也为孵化载体的生态打造提供了努力方向。目前,齐鲁科技金融大厦等园区载体已启动科创街区建设。
上述征集活动开展以来,济南全市已累计收到社会各界人才工作建议近百条,内容涵盖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机制创新等领域。针对这些“金点子”,济南市逐项分析,广泛吸纳,结合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和本地实际,为新一轮政策动态调整提供参考借鉴。
同样在这座城市,一本高层次人才认定名录正变得越来越厚。
最新的变化是,法治、贸易、机器人领域人才首度于今年6月被纳入该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体系。
“我们坚持‘破四唯、立新标’,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核心导向,科学设置认定依据,充分调动全行业领域人才的积极性。法治领域,强调学用融合、实务贡献;贸易领域,聚焦平台能级与市场认可;机器人领域,既重技术突破,也看产业实效。”济南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二处处长吴俊介绍。
“今年1月,我被认定为全市知识产权领域C类高层次人才,这一荣誉称号让我深感济南市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厚爱,同时让我们能够享受到济南人才政策的红利,极大增强了城市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在经济建设浪潮中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的热情。”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人机产品室开发经理刘越表示。
长期以来,济南市坚持“小切口、有特色、可量化”,创新出台新就业形态、哲社文体、网络安全等细分领域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研究制定青年科技人才、数字经济人才、种业人才等专项人才政策。截至今年7月,济南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近9万人。
“刚刚好”的人情味,让青年暖心共情
在这座城市,“刚刚好”的人情味,于平淡中散发出细微但持久的力量,让人暖心舒适。
“今天的济南,构建从人口到人力再到人才的‘天下泉城、人来无忧’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各行各业的人才,都能感受到济南全周期、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王玉跃说。
聚焦青年人才“关键小事”和“人生大事”,济南市推出“吃住行医游娱购婚育”系列政策,不断推出青年人才交友等活动,定期举办青年人才集体婚礼,让人才既能“安居乐业”,也能“成家立业”。
面对青年人才急难愁盼,济南市持续健全“租购补”一体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近5年累计发放购租房补贴27.3亿元,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2.8万套(间),追加住房公积金缴存及留济补贴、人才公寓等后续支持。
为了不断提升人才服务品质,这座城市为高层次人才定制“海右人才服务金卡”,提供医疗保健、交通社保等20项绿色通道和300余项市场化专属服务。
不仅如此,从2023年起,济南市面向全国大学生推出免费乘坐公交地铁、免费游览景区、免费观演、低成本住宿等系列优惠政策,累计发放青年人才畅游卡196万张。
青年人才所能享受的城市级人才礼遇也在日益扩容:连续多年举办大学生开学、毕业“双典礼”,济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向百万大学生发出真诚邀约;通过法定形式将每年6月12日设立为海右人才日,连续3年开展“海右人才节”,为人才奉上专属盛会。
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成为城市人才宣传片的主角。济南市每年推出城市人才宣传片及主题曲《我在济南刚刚好》,打造海右人才之歌《梦响海右》、泉城校友之歌《你还记得吗》等系列原创歌曲和MV,开展“我在济南刚刚好 快来‘C位’出镜”创意短视频征集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和广大青年人才踊跃参与。
浓厚的人情味同样少不了校友经济的助力。如今,校友的“软资源”正源源不断地转化成为济南发展的“硬实力”。
济南市出台“校友经济20条”,打造“高校+校友+资金+产业+城市”新模式,济南校友经济发展促进会、济南校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全国校友经济发展联盟相继成立,并举办校友经济双招双引大会、校友经济创新发展大会,跻身全国校友经济六大高峰城市。
“刚刚好”的生态,厚植“追梦人”成长沃土
呵护每一名怀揣梦想的“追梦人”,成就每一名深耕笃行的“实干家”,是这座城市不变的信念。为此,济南市努力营造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生态,持续做优全要素创新创业体系,“刚刚好”匹配青年人才攀登的高度,也“刚刚好”托举梦想的广度。
这里,一项“1+N”人才项目孵化矩阵正不断成熟,为初创期人才项目提供专业服务和成长空间,为来济创新创业的青年才俊提供房租减免、金融对接、市场培育等多项专业服务;同时,配套出台青年科技人才、博士后创业等支持政策,构建人才项目“引进-落地-孵化-成长”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为广大青年人才厚植成长沃土。
在齐鲁科技金融大厦,57个初创项目正在孵化成长。
“大到场地对接、金融支持,小到为我们团队找公寓房源,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锦上添花的服务,让我们有一种‘到家了’的踏实感。济南不仅是事业启航的地方,更是我们安心扎根的港湾。”山东天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吴襟感慨。
这座“刚刚好”的城市,正怀揣着“刚刚好”的机遇,期盼与每一名“追梦者”欣然相逢。
近年来,济南坚持以赛引才,连续举办8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落地项目580余个,引进院士团队29个,落地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突破35亿元;连续举办3届中国·济南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每届提供优质职位两万余个、吸引海内外超5万名人才到场,参会硕博高层次人才占比达50%。
针对高校学子,济南市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引才育才方式。持续举办“海右人才驻济高校行”活动,围绕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重要产业领域,提供上万个优质职位,上门“送典型、送政策、送岗位”,持续提升驻济高校大学生留济率。同时,开展“才聚泉城高校行”引才活动,设置引才专线39条,组织1500余家用人单位赴89家次“双一流”高校定向引才,累计接收简历约3.9万份,达成就业1.6万余人。
作为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轴上的重要交汇点,济南1.5小时高铁里程圈层能高效触达超4.1亿人口,这意味着庞大的人才库、广阔的市场腹地和无限的协作机遇“近在咫尺”,同样为青年人才构建起高效、充满机遇的创新生态圈。
“我们将深入践行‘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理念,全力构筑‘天下泉城人来无忧’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持续打造‘我在济南刚刚好’城市人才IP,将济南打造成为‘近悦远来之城、人人向往之城’。”济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阳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14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