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时评丨齐鲁粮仓丰 沃野好风光
九州体育评论员 张西宁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用沉甸甸的收获,书写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当。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连续9年站稳千亿斤台阶,“粮满仓”的盛景不仅铺满齐鲁沃野,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青岛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全力打造集高产创建、快速烘干、仓储物流、加工销售、数字应用、成果展示于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化粮食生产综合示范样板。首批7个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秋收季,玉米绿色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大幅增产。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粮食产能,更推动了农业绿色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路径”。在德州平原,“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里,小麦亩产比普通地块高出100多斤;在东营,通过“上农下渔”模式改良盐碱地50多万亩,昔日“不毛之地”如今麦浪翻滚、稻花飘香。每一寸耕地的“提质增效”,都为粮食丰收筑牢了根基。
政策托底让种粮农民吃下“定心丸”。山东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精准发放,2024年省级以上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超50亿元投向粮食主产区。同时,推广“农业保险+信贷”模式,为粮食生产系上“双保险”。
粮食丰收不仅鼓了粮仓,更富了乡村。在聊城,优质小麦加工成高端面粉,附加值提升3倍;在济宁,"稻虾共作”模式让一亩田收益超万元;全省粮食加工转化率达85%以上,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粮满仓带动了加工、物流、电商等产业发展,让农民在产业链上分享更多收益,乡村振兴的“钱袋子”越鼓越实。
齐鲁沃野的“好风光”,既是颗粒归仓的喜悦,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当。站在新起点,山东正以更高标准筑牢粮食安全防线,让“粮满仓”的图景持续铺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山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