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蜇”一口!黄山海蜇开捕,一船上岸捞回两三千斤

2025-07-30 08:48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18798) 扫描到手机

从7月25日开始,被誉为“海蜇第一村”的崂山王哥庄街道黄山村,正式开启今年的海蜇捕捞季。7月29日,记者在码头上探访时了解到,渔民一天出两次海,一船能捞回两三千斤。相比于往年同期,产量略有下降。进入8月份后,海蜇捕捞迎来高峰期,产量会有所上升。

渔船捕捞海蜇归来

一天两次出海

每船捞回两三千斤

7月29日上午8时许,记者来到了黄山码头。出海的渔民们早已经等在码头上,准备出海捕捞。

船舱里装满了海蜇

“等潮水,要不然出去也捞不到。”今年44岁的林船长说,每年7月中下旬是黄山海蜇开捕的季节。今年是从7月25日开始,比往年晚了5天。根据潮水的变化,他们一天可以出两次海。

蒸煮加工海蜇

崂山头以北的海域有一条自然形成的海底深沟,是海蜇繁衍、生长的聚集地。村里的渔民世代以捕捞加工海蜇为生,已传承数百年。从码头出发,只需要不到20分钟,就能赶到作业海域。

上午9时30分许,渔民做好准备后,陆续开始从码头出发。记者看到,每艘渔船都是三名渔民,在海里相互配合。

正在进行卸货

上午11时许,在海里忙活了一个半小时左右,渔船陆续返回码头。记者看到,渔民在船上就已经将海蜇进行了简单加工。海蜇头全部放在桶里,海蜇皮则放在船舱里。

“现在还没到高峰期,这一船一两千斤。”林船长说,下午三四点钟他们还会再出一次,一天大概能捞两三千斤。

记者看到,出海的渔船一共有9艘,相比于去年少了三四艘。“一天能上岸两万斤左右。”林船长说,随着一些船淘汰,加上不少渔民年纪越来越大,出海的渔船也越来越少。

从海里上岸即到锅里

一个海蜇四种美食

船刚靠岸,渔民们就开始将分拣好的海蜇爪子用三轮车拉走。在码头上,渔嫂们早已烧开了大锅热水,将新鲜上岸的海蜇爪子进行蒸煮。这是加工的主要步骤。

大火煮沸以后,很快就捞出来在码头上晾晒,这便是第一种美食。在渔船上,渔民正在船上对海蜇皮和海蜇里子进行分拣。再加上海蜇脑子,一个海蜇便可以制作成四种美食。

作为“海蜇第一村”,黄山海蜇不愁销路。记者在码头上看到,几辆冷藏车停在岸边,早已经将这些海蜇订购一空。同时,不时有商贩过来询问,还能不能再订购一点。

“现在一天一个价,再过两天才能稳定下来。”一名商贩表示,今年的总体产量要少一点,大家也都是争相抢购。

“我们主要靠这一季海蜇,运气好能挣十来万。”林船长说,整个捕捞季只有20天,中间如果有台风影响就会停船靠岸。如果潮水好的话,他们一天可以出三次海。此前高峰期的时候,一船就能拉回上万斤。

“潮水、气候等等都会有影响,希望今年也能有个好收成。”林船长说。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孙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