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周刊|猪八戒在崂山背媳妇——《西游记》名场面诞生地,有美景有底蕴,崂山的魅力就是这么足
崂山,作为海上名山,吸引力不容小觑。
前段时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来到青岛,提到了在青岛拍摄了机场戏份,尤其是著名的“猪八戒背媳妇”就是在崂山拍摄的,这让许多人大为惊讶。
导演杨洁为何将拍摄场景选在青岛,选在崂山?那是因为她本人与青岛缘分很深,加上剧中唐僧的扮演者徐少华也是青岛人,所以《西游记》在崂山才留下了特殊的欢声笑语。
不仅吸引剧组,崂山更是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的到来,因此,走在崂山上,处处可以看到名人诗刻,一如“穿墙术”,越过一块巨石,就可以与诗人、作家浪漫“邂逅”。
1
《西游记》
来崂山,猪八戒背媳妇
近日,《西游记》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来到青岛,活动现场,他说:“《西游记》中猪八戒背媳妇的戏份就是在崂山拍摄完成的。”
六小龄童所说内容是第七集《计收猪八戒》。原著《西游记》中没有“猪八戒背媳妇”的情节,但是在民间流传很广,有不少艺术形式演绎了“猪八戒背媳妇”的故事,这成为了电视剧的重头戏,至今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尤其是那欢快的BGM,是各大平台的热门音乐。
《计收猪八戒》,改编自原著第十九回,讲述猪八戒“入取经队”的故事。话说地保到高老庄抢亲,化身人形的猪八戒救了高老汉夫妇女儿高翠兰,为防地保再来骚扰,老夫妇将猪八戒留下。猪八戒在高家表现良好,被招为赘婿。不料,婚宴当天,猪八戒因酒醉现出真面目,吓走宾客,也吓坏了高小姐。正逢唐僧、悟空师徒来高老庄投宿,得知事情始末,孙悟空使用巧计将猪八戒进行一番戏弄后又将其制服。这一集的内容很是欢快,尤其是背媳妇的桥段:崎岖的山路上,猪八戒背着媳妇气喘吁吁,背上的人一会儿是孙悟空,一会儿又变成高翠兰。
一般来说,正常的背法是高小姐趴在猪八戒的背上,猪八戒两只胳膊从后面抱住她的两条腿。但饰演高小姐的魏慧丽觉得这个姿势不美,又显得太老实,毕竟背的是孙悟空变得高小姐。最后还是决定采用跪背的方式。跪在背上,难度更大,不贴身。山路又崎岖坎坷不好走,马德华挺着个大肚子,背着媳妇可累坏了。
京剧演员出身的魏慧丽凭借“猴戏”备受好评,完美地在温婉娴淑和古灵精怪之间切换,非常抓人眼球,搭配着板胡领奏、滑稽欢快的配乐,逗得电视机前观众捧腹大笑。为此形成了一句歇后语:猪八戒背媳妇——费力不讨好。
导演杨洁后来讲到拍摄这段戏份,强调了这一集能够体现不少我国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其取景地有三处,山东潍坊、青岛崂山和杭州灵隐寺。高老庄的大门是潍坊青州著名的范公亭(范仲淹亭),内景是著名园林十笏园,猪八戒背媳妇时走的崎岖山路在青岛的崂山,猪八戒所在的云栈洞是浙江杭州灵隐寺的通天洞(龙泓洞)。
可以说,崂山上留下了《西游记》里的欢声笑语。
值得一提的是,《西游记》与青岛是有渊源的,第18集《扫塔辩齐冤》中“孙悟空大战九头虫”的戏也是在青岛海滩上拍的。
而《计收猪八戒》这一集,是唐僧扮演者徐少华进组拍摄的第一集,他是出生于1958年的青岛人,在青岛长大,走上文艺的道路。他后来回忆在崂山拍戏时,还有些青涩,也腼腆,没事儿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也不和三个徒弟说话。后来时间长了,大家才打成了一片。
要说导演杨洁,跟青岛那可是老相识,她曾为青岛人喊出了那句著名的播音:“人民解放军正在进入市区,市民夹道欢迎,青岛解放了……”那是1949年6月2日,她刚20岁。当年,她刚在济南电台工作了几个月,主动报名冒着敌人的隆隆炮火奔赴青岛。她曾说:“我是非常地兴奋,车从海滨浴场、鲁迅公园、栈桥一路到了朝城路电台。我终于看到青岛了,终于看到青岛的海了,美极了!沿海那一带没有遭受过战火的袭击,没有任何战争的痕迹。我们走在路上的时候,市民们给我们摇着小旗,欢迎我们,那个心情又骄傲、又自豪、又激动。”1954年离开青岛。多年以后,她将《西游记》的取景地,又选在青岛的山海边。
六小龄童多次提到:“崂山太美了,太清宫里的一位老道对我们特别好” ,“1983年我们到青岛崂山拍摄《计收猪八戒》时,拜访了道长匡常修,获益良多,在拍摄期间常常去讨教,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后我们经常通信,向他请教。”这位匡常修道长曾任崂山太清宫住持,1993年去世。
这就是崂山与名著的缘分。如今,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兰若寺》又将《崂山道士》的故事搬上银幕,又一部名著与崂山“结缘”。
刻石记
名人踪迹遍处寻
“崂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来被称作神仙窟宅、洞天福地,备受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的推崇,明道丘处机张三丰都曾涉足崂山,近代有康有为、郭沫若、孙中山等都曾亲临崂山,并留下大量的诗文轶事游记传颂于世,使崂山盛名远播”。
站在丘祖诗刻下,崂山风景名胜区工作人员袁晓萍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现在正值暑期旺季,游客络绎不绝,大家看完电影之后,也可以跟着电影一起游崂山,跟着蒲松龄感受崂山的魅力。
那么,都有哪些名人到过崂山?
“他们或者是本籍,或者是寓居,或者是游历;或者在朝从政为官,或者在野务农、经商、讲学;或者精通诗词文赋,或者擅长音律书画;或者寄情于山海,或者栖心于田园,都通过多种形式与崂山发生着联系”(《崂山文化名人考略》)。
这段话来崂山游客们的组成和目的。秦、汉时期,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屡屡垂青,修行人士纷至沓来,山间小径便渐渐显现。到了唐、宋、元、明时期,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造访崂山,或讴歌或隐居,游览徜徉,寻幽探胜。“古老相传云:秦始皇幸琅琊,因至牢盛山望蓬莱”,这一记载于《寰宇记》中的传说,说明崂山曾经迎接秦始皇的到来。
丘处机、李白、蒲松龄、赵孟頫、顾炎武、康有为、傅增湘、柳亚子等,都留下了动人的诗文。
烟岚初到上清宫,晓色依稀路径通。
才到下方人未食,坐观山海一鸿。
云海茫茫不见涯,潮头只见浪翻花。
高峰万叠连云秀,一簇围屏是道家。
《太清宫三皇殿后山刻诗(选录)》,是丘处机留下的诗刻。崂山地处海滨,岩幽谷深,素有神窟仙宅之说。这里道教兴盛,宫观星罗棋布,九宫八观七十二庵,来往崂山的道士很多,其中长春真人丘处机最为有名。
就在丘祖诗刻不远处,是康有为的作品。一时找不到方向,几经辗转,甚至绕过了庄子,才找到了“康有为”,所以说,寻觅崂山石刻,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历程,在山石之间,似乎与他们不期而遇,犹如李白与安期生。
康有为的《崂山》刻石,近四百字的诗作,在巨石上密密麻麻地展示着:
天上碧芙蓉,谁掷东海滨。
青绿山水图,样本李将军。
神仙排云出,高台照金银。
芝旗与松盖,光景蕤五云。
……
另外,傅增湘、蔡元培、闻一多、沈从文、梁实秋等都曾登上崂山。
由此可见,崂山频频与名著结缘,又被称为仙山,与它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踪迹密不可分。
又是一年盛夏,又有新的故事,走吧,一起上崂山!(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张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