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破解秸秆综合利用难题 “秸”尽所能 “循环”生金

2025-06-16 08:49 大众报业·九州体育阅读 (35262) 扫描到手机

6月11日,金黄的麦浪刚刚褪去,位于胶州市洋河镇的青岛耕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麦田里又热闹起来。打捆机轰鸣着来回穿梭,将一垄垄麦茬卷入“腹中”,压实、捆扎后吐出整齐的秸秆捆。工人们麻利地拎起一个个秸秆捆,放置在早已等候在这里的奶牛养殖场货车上。

“我种了300亩地,每亩能打15个左右秸秆捆,每个卖4块钱,这样算下来,每亩就能多赚60来块钱。后期种玉米,地里没有草,不挡种子,可以把地种得更好。”合作社成员董淑洁擦着额头的汗水说。早在麦收前,他就和奶牛养殖场达成合作,由合作社负责秸秆打捆,奶牛养殖场承担装车运输工作,这些麦秸经过处理后,将直接成为优质饲料。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态系统中十分宝贵的资源。”胶州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科科长刘芬介绍,“我们积极鼓励农户在小麦收获后,选择秸秆直接还田,或者依托农机合作社、畜禽养殖场、堆肥企业等,开展秸秆打捆离田。我们的目标就是让秸秆‘物尽其用’,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近年来,胶州市农业农村局多措并举,积极破解秸秆综合利用难题,大力推动农户与农机合作社、养殖场等合作,开展秸秆打捆离田工作,成功构建起“秸秆饲料化—养殖—粪污制肥—还田”的绿色循环链条。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业链的持续延伸,为乡村振兴持续增添绿色动力。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超 通讯员 刘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