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城警事丨薪火相传守反诈阵地,师徒同心破诈骗迷局

2025-04-30 11:56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5879) 扫描到手机

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下,电信诈骗手段日新月异,每一次新型骗局的出现,都像是向反诈民警发起的新挑战。在市北公安分局反诈中心,有这样一对师徒始终严阵以待。师傅李永伦,反诈中队中队长,在无数次抓捕行动中练就火眼金睛,面对嫌疑人的狡辩与反抗,总能精准识破破绽;徒弟姜从赫,入警两年的新警,充满朝气,带着对新技术的敏锐感知,在数据分析、电子取证等领域崭露头角。他们一个手持经验之盾,一个挥舞创新之剑,在实战中默契配合,用师徒间的薪火相传,书写着“骗术靠算法迭代,反诈以传承破局”的动人故事。

师傅李永伦和徒弟姜从赫一起研判嫌疑人

从“声嘶力竭”到“沉着应对”,新警的 “破冰” 成长记

初入反诈中心的姜从赫,身上满是年轻人的冲劲,对实战充满期待,却在首次抓捕行动中遭遇“滑铁卢”。在2024年9月20日,姜从赫参与了入警后的第一次抓捕行动,此时的他刚到反诈中心不到一个月。面对嫌疑人的激烈反抗,他下意识地大声呵斥,不仅没能震慑住对方,反而引发群众围观,让现场陷入混乱。这场出师不利的行动,暴露出他在执法策略与现场把控上的欠缺。行动结束后,李永伦没有严厉斥责,而是语重心长地说道:“执法靠的不是声音大,而是快速、稳妥地控制住嫌疑人,尽量减少对社会秩序和周围群众的影响。”这句话如同一记警钟,让姜从赫深刻认识到执法的真正内涵。

反诈师徒档李永伦和姜从赫

此后的一次抓捕行动,成为检验姜从赫成长的试金石。经过前期精心调查和深入研判,民警掌握了一个6人电信诈骗洗钱团伙的详细情况,眼看时机已经成熟,2025年1月13日一大早,师徒二人和同事们来到嫌疑人落脚点准备实施抓捕。到达现场后,姜从赫不再急于行动,而是在李永伦的示意下,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和嫌疑人动向。他们发现,团伙成员分散在不同楼层,直接抓捕可能会打草惊蛇。李永伦迅速制定出“分点布控、逐个击破”的策略,姜从赫负责监控一楼出入口,李永伦则带领其他队员从楼梯间包抄。当嫌疑人准备转移赃物时,姜从赫冷静地向师傅发出信号,随后默契配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住了所有嫌疑人,全程未引起居民骚动。这次行动,不仅成功捣毁了这个电信诈骗洗钱团伙,更展现出姜从赫在执法策略上的巨大进步,也彰显了师徒之间无需多言的默契。

从“疏忽大意”到“严谨细致” ,一场 “亡羊补牢” 的攻坚之战

“证据是反诈工作的生命线,一秒疏忽都可能让努力付诸东流。”这是姜从赫从一次失败中悟出的深刻教训。2025年1月15日的一次抓捕电信诈骗团伙嫌疑人的行动中,现场混乱,嫌疑人数量众多,姜从赫一心扑在控制嫌疑人上,忽视了对作案设备的及时管控。等他反应过来时,已经错失了收集部分证据的最佳时机。这一失误让姜从赫懊悔不已。行动结束后,师傅李永伦没有责备,而是拿出案卷逐页分析:“在执法过程中,心里要始终绷着证据这根弦。电诈案件链条长、证据易灭失,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导致辛苦的成果化为泡影。”这句话深深烙在姜从赫心里。此后,姜从赫养成了“行动前预判证据点、行动中全程记录”的习惯,甚至在每次出警前都会反复检查执法记录仪和取证工具。

师徒街头收集证据

不久后,师徒俩迎来了一场“复仇之战”。他们追踪到一个利用虚假投资理财平台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行动前,李永伦带着姜从赫反复推演抓捕流程,将证据收集的每个环节都细化到具体人员和步骤。行动当天,姜从赫主动请缨负责设备管控工作。进入嫌疑人藏匿的写字楼后,他迅速冲向存放电脑和服务器的房间,技术人员紧密配合,第一时间对设备进行断电、封存,并使用专业工具提取数据。最终,警方成功获取了该团伙完整的诈骗记录,为后续依法处置嫌疑人提供了铁证。这次行动,姜从赫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在证据意识上的提升,也让师徒俩的配合更加天衣无缝。在证据收集能力提升的同时,姜从赫在执法理念上也面临着新的考验与成长。

从“急于求成”到“依法依规” ,一堂关于法治的 “沉浸式” 教学课

在受害人辨认嫌疑人环节,姜从赫因急于推进案件,险些触碰法律红线。2025年1月8日的一次嫌疑人辨认工程中,面对一位年事已高、记忆力衰退的受害人,姜从赫担心老人辨认效率低下,不自觉地想要给予提醒。这微小的行为被李永伦立即制止。“执法程序是守护公平正义的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逾越。”李永伦严肃地说,“我们的职责不仅是抓住罪犯,更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师傅的话,如同一记重锤,让姜从赫瞬间清醒,依法办案不仅是职业要求,更是对受害人合法权益的尊重与保护。他开始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反复研读执法规范,时刻提醒自己要坚守法治底线和办案程序的正规。

街头收集证据

在后续的一起冒充家人诈骗案件中,姜从赫将法治理念贯彻到底。前段时间,一位老人接到在外地上学的“孙子”的来电,称他将别人打伤,需要赔对方5万元,老人相信了“孙子”的话,将5万元现金交给了“孙子”的朋友。那名上门取钱的嫌疑人很快被反诈民警抓获,2025年3月4日,老人被安排前来辨认嫌疑人。姜从赫按照法定程序,精心布置辨认环境,在不给予任何提醒帮助的情况下,让老人仔细辨认。李永伦则在一旁默默观察,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但老人情绪激动,难以清晰回忆细节,一时辨认不出。姜从赫轻声安抚:“您慢慢想,不用着急,我们一直在。”为了让老人放松,他还特意准备了温水和纸巾,轻声与老人聊天缓解紧张情绪。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辨认,老人终于凭借自己的记忆准确指认出嫌疑人。李永伦看在眼里,对姜从赫的转变深感欣慰。整个辨认过程严谨规范,既保障了受害人权益,也确保了证据的合法性。这一经历,让姜从赫在依法执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也让师徒二人共同守护住了法治的尊严。

从“单向学习”到“双向奔赴” ,反诈战场上的 “最燃” 师徒组合

随着电信诈骗手段的不断升级,李永伦深知,仅凭自己的经验已经难以应对复杂局面;而姜从赫也明白,空有新技术却缺乏实战经验,同样无法有效打击犯罪。于是,师徒二人开启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新模式。姜从赫主动向李永伦分享AI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而李永伦则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办案经验和侦查思维倾囊相授。师徒俩优势互补,将新技术与老经验深度融合。

在一次打击虚拟货币诈骗的洗钱团伙行动中,姜从赫利用数据分析技能,快速锁定了犯罪团伙的资金流向;李永伦则凭借多年积累的侦查经验,判断出嫌疑人的藏匿地点。两人通力合作,成功捣毁了该犯罪团伙。他们的高效配合,成为反诈战线上的一段佳话,也让他们成为并肩作战的反诈“急先锋”。

在李永伦言传身教的一年多里,姜从赫从那个手忙脚乱的新警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反诈骨干。这对师徒的日常中,李永伦会突然抛出刁钻问题考校徒弟;姜从赫则把新型诈骗话术编成“考题”反将师傅一军。这种亦师亦友的互动,让市北反诈中心始终保持着“学比赶超”的气氛。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李永伦对记者感慨道:“和这些年轻民警们一起工作,不断接受新事物,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完成了新知识的迭代更新,从而更好地为反诈工作服务。反诈战场没有年龄界限,和年轻民警们一起在反诈战场上并肩作战,做一个永远‘年轻’的反诈战士!”

李永伦与姜从赫的师徒传承模式,恰似一把 “密钥”,解开了反诈工作中经验与创新协同的难题。老民警将多年积累的侦查智慧、应变技巧倾囊相授,为新警树立起规范执法、精准打击的标杆;年轻民警则以对新技术的敏锐嗅觉和探索热情,为传统反诈模式注入活力。这种双向的知识流动与能力互补,让反诈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在瞬息万变的反诈战线上站稳脚跟。

(半岛全媒体记者  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