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家长致信!揭秘诸城儿科医生诊后120天的隐形守护

2025-04-25 16:20 大众报业·九州体育阅读 (25482) 扫描到手机

4月25日,九州体育收到诸城市民徐女士的特殊来信,并附有多页与诸城儿科医生李臣芳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字里行间满是对一位 “隐形守护者”的感激。“这些记录不该只躺在我的手机里,我想让更多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医者仁心。”

一封感谢信:藏着120天的信任密码

徐女士的信中,时间线回溯至2024年12月。当时她1岁的儿子因肺炎就诊,因为孩子反复咳嗽,自己心里很焦虑,于是加了接诊的李臣芳医生的微信,“从那之后,我就经常询问用药、咨询各种情况。” 这个看似普通的举动,成为一段特殊医患关系的起点。

此后的120多天里,徐女士的微信对话框成了 “移动诊室”:孩子干咳时的求助、腹泻期时的用药解答、感冒时的用药提醒......徐女士的感谢信中写道:“有人说,医患是短暂的缘分,但您用行动让这份缘分变成了长久的信任。从孩子咳嗽、发烧到诺如病毒,从用药细节到护理要点,您始终如一地陪伴我们度过每一个难关。这份超越工作时间的付出,这份将患儿健康置于首位的仁心,值得我们用最真挚的心意去铭记。”

消息回复的治愈力:有效的 "定心丸"

“当妈后最怕孩子生病,尤其我还两个孩子,但李医生的回复永远带着安心的成分,我就像是吃了定心丸。每次主动求助,李医生从来不敷衍,语气特别稳,我一下子就不慌了。”徐女士告诉记者,“我已经麻烦了她很多次了,真的是不计其数,我觉得她值得这份感谢。我的手机里存着这些李医生的回复,对别人来说可能只是消息,对我却是许多个日子的安全感,让我渐渐不再焦虑。”

医生回应:我只是做了儿科医生该做的事

李臣芳是诸城市人民医院总院区儿科二病区的主治医师,得知徐女士的致谢,李臣芳略显意外,“这些都是日常工作的延伸。儿科患者特殊,家长容易焦虑,能用几分钟解释清楚的事,可能就避免了一次深夜急诊。”

对她而言,每次回复不仅是解答问题,更是在编织一张“信任网”, “当家长学会初步判断病情,孩子就能少遭不必要的罪。”让李臣芳感动的是家长的体谅:“每次回复完,家长总是发来消息 ' 抱歉打扰,您快休息,谢谢'。其实我们都明白,若非迫不得已,谁也不想麻烦医生。这种相互心疼十分珍贵。比起深夜焦虑刷屏,教会家长识别轻重缓急、掌握基础护理知识,才是更可持续的守护。”

徐女士的感谢信末尾,有这样一段话:“您早已超越了医生的职责——休息时间被咨询填满,却从未有过敷衍;面对家长反复的追问,您总能用通俗的语言和专业建议抚平焦虑;您治愈的不仅是孩子的病痛,更守护了一个家庭的安心。无论多晚,您的回复永远及时、笃定,让我们在无数个手足无措的瞬间找到依靠。”这段文字恰是当下医患关系的生动注脚——“以心换心”的医患信任,正在取代 “对立焦虑”,成为医疗场景中最温暖的底色。(大众新闻·九州体育记者 迟海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