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种病在家就能检出 记者了解到,在
蓝洽会产学研合作洽谈会板块,还有一些海外人才带着自己的科研项目来青展示洽谈,他们背后的液晶显示屏上不停地滚动科研项目的介绍。记者在现场发现,王洪涛的一个技术项目吸引人的眼球,项目的名称叫“人体疾病诊断试剂盒的研发”。这个简单的试剂盒项目怎样实现十几种疾病的检测的?记者采访了王洪涛。
“我在韩国留学,专业是生物医学,这个项目是我在韩国一家公司工作时了解到的。”王洪涛告诉记者,他的项目主要利用单克隆技术生产 CRP、HbA1c、MAU 、PSA、AFP、CEA等疾病指示物的特异性抗体,能够识别指示物。把这些特异性抗体包被在疾病诊断试剂盒上,能用来诊断心脏病、糖尿病、体内感染、前列腺疾病等十几种病。
通过这种人体疾病诊断试剂盒,十几分钟就能检测出病情,设备可以重复使用,只需要更换设备里的试纸条就可以了。王洪涛告诉记者,一台设备的成本不高,也就一千多元,每次检测的花费是十几元钱。“现在国内强调小病进社区,大病才进医院嘛,这个设备可以广泛地推广到社区医院甚至自己的家中,能很好地提供疾病的检测辅助手段。”王洪涛说。
高校与企业对接,现场谈业务 记者从青岛市
科技局获悉,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13家青岛本地高校院所也在蓝洽会摆出了自己的展台,还制作了各自大学的科技成果汇编,供一些企业、人才翻阅。蓝洽会期间,主要开展了现场洽谈和专题对接洽谈两大活动,企业现场与参会高校院所洽谈 ,围绕企业技术需求,探讨与高校院所的技术合作。同时,结合青岛市重点产业领域,组织了“装备制造与电子信息领域”“新材料领域”“生态环保与节能减排领域”和“海尔集团对接专场”四个专场洽谈对接活动。
“21日上午总共有20多个企业和农大洽谈,有
合作意向。”青岛农业大学科技产业处科长王存鹏告诉记者,青岛农业大学21日带来了40多个科研成果,共有20多个大学老师直接和企业对接,企业可以给高校老师直接提出科研意见,洽谈科研业务。高校与企业直接对接的模式,主要有三点好处:扩大了大学的影响力,使大学好的科研成果能够推出去;能够促进大学专家对企业需求的了解,对科研项目的导向有帮助;专家在现场与企业技术人员和需求者沟通,对企业和专家的沟通提供了一个直接的平台。
记者获悉,本届蓝洽会共达成初步合作意向200余项,其中21个合作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
本报见习记者 魏海洋
参会海外人才三成靠“红娘”牵线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蓝洽会不再只盯海外人才,国内高端人才一并推介并颇受追捧。今年青岛新出台的引才“红娘”政策初见成效,海外人才约三成为“红娘”介绍。
来自美国的郑博文,学的是电机工程专业,此次也带项目来到青岛。在被问及什么样的信息比较有用时,郑博文认为,国外设点发布的信息是比较有效的。“在中国,直接接触到美国的个人不容易。”郑博文说,类似的洽谈会信息,直接在国内发布,然后有效到达国外的个人那里,并不是容易的事儿,但是如果在国外能设专门的点,定期发布这样的信息 ,而且可以当面咨询的话,那效率就会高很多。
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各海外人才携自己的项目推介,会场上还有部分摊位留给了海外华人社团,比如世界华人华侨精英联合会、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中国留日同学总会等,来自美国的华人社团占了一半多,而现场来自美国的海外人才也占到半数。
“这次蓝洽会的项目,差不多三成是由红娘介绍的。”青岛市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先明表示。先明所说的“红娘”,包括专业人才机构 、华人社团和留学生组织、专业人士协会。目前,青岛在国外还设了5个人才工作站 ,分布在美国、英国和日本。
据悉,青岛今年起实施引才“红娘计划 ”,出台了鼓励中介机构和个人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细则,对引进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的中介机构和个人,每引进一人就奖励1万元至5万元。
先明表示,此次蓝洽会,青岛两条腿走路,在吸引海外人才的同时,也不放过国内的优质资源,此次就邀请了6名“千人计划”专家,把众多高端要素集合在一起,人才和科技、金融等也有机融合,给大家更多的选择机会。
会上,市人社局局长纪敏表示,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引智引才工作,积极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推出了16项人才引进培育计划 ,力争用10年时间,引进、培育并重点支持2000名能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端创业创新人才,1万名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紧缺急需的重点人才,1百万名本科以上支撑人才。
为了方便海外高层次人才在青工作生活,青岛最近还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居住证”制度和外籍高层次人才一次性奖励的政策。海外人才凭“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居住证”,居留许可一次性签发有效期可延长达5年,贡献突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可享受一次性50万元奖励。
国家“千人计划”创业项目在青启动 21日,记者从青岛市科技局了解到,市工研院在孵企业融智生物科技(青岛)有限公司举行开业仪式,包括7名高层次研发人员的创新团队正式进驻开展研发工作,产品进入样机试制阶段,标志着“千人计划”周晓光研究员现场化DNA指纹分析仪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正式启动。
记者了解到,国家“千人计划 ”创业项目在市工研院启动运营。“千人计划”周晓光研究员现场化DNA指纹分析仪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正式启动。该公司由“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周晓光团队组建,其研发的现场化DNA指纹分析仪处于“国内独有、国际领先”的水平,在法医鉴定、检验检疫、临床病原微生物诊断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市场需求巨大,有望在5年内实现销售额亿元以上。
记者从青岛市科技局获悉,目前,市工研院已引进项目40个,包括院士创业项目1个,“千人计划 ”创业项目2个,航天科工集团35所等大院大所及国企创业项目4个,以及来自美国、德国、挪威等国家和地区的留学人才创业项目8个,国内大学教授及企业高工项目25个。本报见习记者 魏海洋
记者 刘雪莲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