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奇 一间小阁楼,能睡17人
曹维在铺集小学负责教授语文课和品德与社会课,还有一个地方课程。她告诉记者,过去她出门在外最长的时间也就3个月,可这次支教时间为一年,这对于她来说压力不小,但内心也是感到一种兴奋。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到艰苦一些的地方锻炼自己,没想到50岁时,我的机会终于来了。”踏进这所学校后,曹维满眼看到的都是好:“本来以为条件会很艰苦,但是发现校舍是新盖的,虽然我们17个人住在一间阁楼里 ,睡大通铺,但是宿舍条件还是很好的。”
在曹老师的引导下,记者来到了她口中“条件很好”的宿舍:5楼楼顶的一间阁楼里,17张床摆成一张大通铺;天花板已被积水浸湿,正在往下滴着水;宿舍里没有卫生间,要上厕所需要跑到楼下,洗漱只能去教室旁边的洗手间……但曹老师却不以为然:“我才在这里待一年,比起那些在这里奉献了一辈子的老师,有什么资格说苦?”
曹老师告诉记者,她到学校的第二天,下起了雨,她和同事半夜起来到楼下上厕所,突然看到一只蛤蟆在她面前跳来跳去,“我吓了一大跳,真不知道还会有在陆地上乱跑的蛤蟆,我印象中它们不是都在池塘里吗?”
记者看到,6日当天中午和晚上的伙食都是西红柿炒鸡蛋,很清淡。对此,曹老师丝毫不在意:“没那么多讲究,能吃饱就行了。”
惊叹 一句“老师好”,震撼她的心
曹维说,她刚踏进铺集小学4年级的教室时,着实被讲台下庞大的阵容惊到了:一个班里,竟然有66名学生。“聋校的孩子都是小班上课,我带的班里一般是10名学生。”但是,大班有大班的阵势,普通孩子响亮的“老师好”让曹维十分激动:“那简直是‘地动山摇’般的声音,我的热情一下子就迸发出来了。”
曹老师上课的时候有一个特点,面部表情非常丰富,嘴唇形状很到位,眉毛、眼睛好像都在说话,“这个跟我以前教聋校孩子有关”。因为聋校的孩子听不见,曹维必须动用一切肢体语言,让学生们知道自己表达的是什么。手语、指语、唇语,加上面部的表情,组成了曹老师上课的“必备工具”。
“老师只有把自己的情绪先调动起来了,才能感染学生,学生们在课堂上也才能更有活力。”曹老师认为,如果一名老师自己都无精打采,学生们怎么能愿意听老师讲的内容,同样,老师如果不能倾听学生的诉求,学生怎么能真正地尊重老师?也正因为此,一堂课下来,曹老师的嗓子都快哑了。但她却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大声地对这么多学生说过话,“聋校都用集体语训设备,所以不需要大声”。虽然每天都要靠胖大海润嗓子,但让曹老师备感欣慰的是,孩子们的眼睛始终紧紧跟随着她,很少有人走神。
曹维认为,作为一个老师,最应该做的就是爱学生,并让他们感觉到。充满期待的眼神,温柔的话语,慈祥的神态……曹老师无时无刻不在表达自己对孩子们的热爱。辛勤付出换来了更为热烈的回应:班上最调皮的孩子能坐得端端正正;最不愿意背书的孩子竟然抄了满满两张课文,而这并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下节课是孩子们最爱的体育,他们竟然说:“我们还是上语文吧 ,老师你别走啦。”这一切让曹老师特别感动:“学生们一定感觉到了我的爱,所以他们用更多的热情来回应我。”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