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拱地向前冲风雨无阻勇攀登 山东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在青岛引强烈反响

2020-03-19 08:03 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阅读 (182324)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李晓哲 肖玲玲 徐杰韩小伟 娄花

再大的困难改变不了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征程,再大的压力动摇不了我们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3月17日,山东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召开,在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认为,省委发起的九大改革攻坚行动,既有目标方向,又有任务路径,能否落实到位、执行到位,考验责任担当,考验工作作风。各级党组织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狠抓落实,拿出战斗意志和决胜勇气,把“规划图”变为“施工图”,把“时间表”变为“计程表”,头拱地、向前冲,风雨无阻勇攀登。

>>>市南

加快实施“新基建”项目

市南区发展改革局局长赵爱萍表示,今年,该局将围绕重点领域聚焦聚力、落细落小。组成尖刀班集中优势力量推进总投资1051亿元的92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以5G技术、充电桩建设为支撑的“新基建”项目。实施月度清单式管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紧盯指标任务抓落实,提高标准细化分解指标任务,围绕GDP核算的30项重点支撑指标加强调度,充分发挥经济运行监测平台作用,增强调控的时效性和前瞻性,强化对全区重点企业的研判分析,全力以赴把经济向好的趋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聚焦海洋产业求突破,开展攻坚“六个一”行动:成立一只现代海洋产业引导基金,建设一个航运公共服务空间,重塑一个航运贸易业协会,打造一个现代海洋旅游“雁阵型”产业集群,建立一个海洋科技创新高地,推动一个跨境贸易大数据应用平台落地,力争全年海洋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海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50%。

同时,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成就”企业文化,尊重市场主体地位,到位不越位,辩证地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营造让企业舒服的发展环境,成就企业在市南发展壮大。充分调研市场主体现状,变“撒芝麻盐”式的扶持为精准发力、因企施策,推出一批务实有效、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真金白银培育企业发展壮大,真心实意为企业出实招、办实事。围绕省市营商环境评价体系11项重点指标进行全面体检自评,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痛点、难点、堵点,形成营商环境问题清单和整治方案,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倒逼各项指标全面提升。

>>>李沧

培育形成创造创新生态系统

3月18日,李沧区召开“重点工作攻坚年”推进落实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省、市部署安排,进一步动员全区上下沿着以院士港为主体的高质量发展基因重塑的新路奋力前行,在改革上攻坚、在攻坚中改革,激发战斗意志和决胜勇气,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全面胜利。

李沧上下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进一步放大院士港平台效应,聚焦主导产业,加大平台思维推动“双招双引”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实体化、市场要素股份化、网络信息赋能化、链群融合一体化”,打造老市区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培育形成创造创新生态系统,努力在科技产业发展上走出一条新路来。李沧区发改局局长陈黎明表示,李沧区印发了《李沧区2020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攻坚战实施方案》,我们将进一步细化任务目标,不折不扣抓落实,全年工作压茬推进,以实际行动打好攻坚战!

>>>崂山

服务群众流程再造再优化

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将发起流程再造列为九大攻坚行动之一,在基层引起强烈反响。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直接向群众提供面对面的窗口单位,服务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近年来,崂山区行政审批局为最大限度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高效服务企业,做出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索。据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蔺海霞介绍,作为青岛市唯一的试点单位,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在全国首创微信企业登记一链式“秒批”服务,企业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所有企业登记业务全程微信办理、“无人工干预”自动审批,实现行政审批从人工审批模式向系统智能“云审批”模式转变。目前,微信一链式企业登记“秒批”服务已经在崂山区试点运行,待条件成熟后,将在全市范围内予以推广。

下一步,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以发起流程再造攻坚行动为契机,抬高标杆、提升境界,推动政务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

一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智能化审批平台。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技术,推动政府服务模式的变革创新,用“云审批”保障企业复工复产,让企业创业“快人一步”,实现审批更简、时效更短、服务更优。

二是大力推进内部流程再造,实现一窗式审批。建设开发标准化综合受理系统,大幅整合前台收件窗口,建立“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行政许可事项无差别“一窗受理”。全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实行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合并办理;合并施工许可前置事项,将人防质量监督登记、工程质量监督登记、工程安全监督登记一张纸并入施工许可证核发一个环节;设计方案审查中,只审查规划条件、建设条件及相关技术规定确定的规划控制要求,不再审查建筑内部平面及剖面设计。

三是全链条压缩办理时限,提高招投标效率。优化采购方式、放宽采购自主权以及简化审核程序等,实现政府采购项目审批时长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工程招投标项目取消纸质材料备案,实行全过程网上备案;招标核准当日结,取得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招标核准模拟审批意见即可先行发布招标公告,至少为项目招标投标节约20天;针对重点项目启用“绿色通道”,利用周末时间加班加点组织开标,至少为项目节约2天时间。财力项目工程量清单编制方面,根据造价额不同可节约2至10天。

>>>市生态环境局

打造绿水青山“青岛样板”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钊贤表示,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视频会议提出了九大改革攻坚行动,充分彰显了全省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特别是第六项发起资源环境领域改革攻坚行动,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先锋队,市生态环境部门将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攻坚,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完成生态环保各项目标任务,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努力打造绿水青山“青岛样板”。

其中,青岛市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加强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环境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运行正常,医疗废物得到安全处置,推动本市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污染处置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出台实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畅通环评审批“绿色通道”,为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及时提供服务。

聚焦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协调推进柴油货车污染防治、黑臭水体治理、胶州湾及近岸海域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危险废物治理和自然保护区等突出生态问题整治8场标志性战役,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聚力“15个攻势”,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点区域开展“规划环评+告知承诺制”环评审批改革工作。落实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环境焦点难点堵点难题,避免“一刀切”和简单粗暴执法行为。

全面发起生态环保领域“双招双引”,建立生态环境领域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联动机制,加强生态环境领域优秀高层次人才、国内外环保领域领军企业、新锐企业及高成长性企业引进,扶持一批专特优精中小企业,搭建环保产业交流平台,实现项目引进与人才引进的同频共振,力促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与经济发展新动能。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推动传统支柱产业再次崛起

3月18日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召开党组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学习贯彻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精神。全体干部要扎实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增长各项工作,迅速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新一轮攻势,解放思想、改进打法,夺回疫情造成的损失,奋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全力以赴抓运行、稳增长。在全市工业经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一天也不能耽误,一刻也不能放松,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分析,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地对接,坚决啃下“硬骨头”、实现稳增长。二是齐心协力优存量、拓增量。加快实施传统制造业振兴行动,“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支持百户龙头企业实施倍增计划,坚定不移地推进技术改造,推动传统支柱产业再次崛起。坚持“以投资论英雄”,建立“盯着项目干”的良性循环机制,全力抓招商、抓项目、抓投资、抓达产,确保项目建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增长新引擎。三是抢抓新一轮产业发展风口。牢牢把握主动权,化危为机,开展产业链补链强链行动,横向拓宽产业宽度,纵向拉长产业链条,提高本地关键零部件配套率,支持医药、医疗器械、机器人等企业发展壮大,着力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四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乘势崛起。聚焦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吸引一批头部企业、解决方案服务商和高端人才,集聚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加快布局“新基建”,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五是加快流程再造和制度创新。要强化平台思维和生态思维,政府、协会、企业等各方联动,坚持以应用促产业的理念和开放式的政策制定机制,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精准服务,用最具竞争力的政策措施,营造最具竞争力的招商环境,构建良好产业运行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