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沂蒙 | 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9-10-17 11:24 九州体育阅读 (303930) 扫描到手机

临沂素称沂蒙,生态优美、风光秀丽,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华东“小延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老区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山东解放区的首府和华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枢纽。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留有大量的革命遗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的故事代代流传。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有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三个单位受到过毛泽东主席的批示表扬,其中以1957 年10月9日作出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批示最为著名。

革命前辈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的情怀,不畏强敌、钢铁意志、不怕牺牲的革命气节,藐视困难、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构成了临沂红色文化最本质的要素,这是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我们沂蒙人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形成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但是目前大多数红色文化资源尚处在初步开发与利用阶段。开发利用好沂蒙红色文化资源,把现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既是弘扬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响应中央发展红色旅游促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政策的需要,更是发展临沂区域经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一、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目前现状

临沂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红色旅游资源多样, 分布广泛, 内涵丰富,被旅游专家誉为"两战圣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中国现代史上,沂蒙老区与井冈山,延安,太行山,大别山齐名,是全国五大著名的革命老区. 建党初期,党的创始人,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就在临沂播下过革命的种子.1927 年春,沂蒙山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沂水支部建立.30 年代初, 中共地方党组织领导发动了沂水, 苍山,龙须崮等几次较大的武装暴动, 进行了革命武装斗争的尝试. 1938 年,党中央根据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革命斗争的新形势,先后派遣徐向前,罗荣桓率八路军 115 师深入山东,开辟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从此时到全国解放的 12 年间,沂蒙山区作为八路军 115 师司令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山东省人民政府等党政军机关的所在地,成为华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枢纽和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被誉为"华东延安".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留下了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肖华,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人战斗,工作的大量革命遗迹.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包括全国爱国主义九州体育基地 2 处,省级爱国主义九州体育基地 13 处,市级爱国主义九州体育基地 36 处). 临沂的红色文化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一)以八路军 115 师,新四军,华东野战军转战路线为主线的革命历史遗迹.包括党政军机关旧址,战场遗址,伟人足迹和红色纪念建筑.主要有: 1,以夏蔚镇王庄为中心的沂水红色文化区域.这里地处沂蒙山腹地, 徐向前,罗荣桓,陈毅三位老帅都曾在这里战斗过,是三四十年代山东军民抗战的指挥中心和山东省建党建军开创时期的革命圣地,在革命斗争史上被称为"王庄时代".有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野战医院旧址,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遗址,山东分局,分局党校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印刷厂旧址, 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所旧址, 山东第一个党支部——沂水支部诞生地, 王庄烈士陵园等. 2,以马牧池乡为中心的沂南红色文化区域.这里有八路军第一纵队, 山东纵队,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战工会,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抗大一分校旧址, 青驼镇山东战工会纪念馆, 徐向前旧居, 鲁中革命烈士陵园等. 3,以大店镇为中心的莒南红色文化区域.这里有八路军 115 师师部旧址,山东省政府旧址,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军区驻地,刘少奇,罗荣桓等办公地,山东新华书店诞生地,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诞生地,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甲子山战斗遗址,鲁东南革命烈士陵园等. 4,以河东区九曲镇新四军军部旧址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为主体的临沂市内红色文化区域.1945 年 10 月 28 日,新四军军部在军长陈毅的率领下北移山东, 设在临沂市九曲镇前河湾,是新四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军部所在地(之后新四军与山东八路军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现遗存有陈毅住所,张云逸住所及军部办公室共 15 间.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 1949 年 4月,占地 15 万平方米,有大型纪念建筑物 18 处,是全国最大的综合型烈士陵园之一. 5,蒙山红色旅游区.位于沂蒙山腹地,是我党较早的革命根据地,主要包括 115 师东进支队司令部遗址,山东省委驻蒙山办公遗址等,陈毅,徐向前,罗荣桓,粟裕,肖华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蒙山旅游区山水风光秀丽,现为国家 4A 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 6,孟良崮战役遗址.位于蒙阴县和沂南县境内,包括孟良崮战役纪念碑,纪念馆,战场遗址和孟良崮革命烈士陵园. 7,以大青山战斗遗址为主体的费县红色旅游区. 包括大青山战斗遗址, 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馆和革命烈士陵园等.

(二)以沂蒙精神为主线的红色文化遗产.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是一笔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纪念地(馆,园)以及红色歌曲,红色文学,红色影视等文艺作品及其题材等诸多方面.英雄人物纪念地有:以明德英,祖秀莲,李桂芳为代表的"沂蒙红嫂"纪念地,以王换于为代表的"沂蒙母亲"纪念地,以"沂蒙六姐妹" (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姬贞兰,公方莲),"英雄七姐妹"为代表的拥军支前,爱党爱军典型的纪念地;红色经典歌曲的诞生地有:费县白石屋村《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沂南东高庄《跟着共产党走》歌曲诞生地; 此外,还有《南征北战》,《红日》,《红嫂》,《英雄孟良崮》,《车轮滚滚》,《沂蒙山的故事》等一批红色经典文学,影视作品的取材地,拍摄地.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一批红色典型.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沂蒙人民继续发扬沂蒙精神,艰苦奋斗,创造了新的奇迹,先后有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三个单位受到过毛泽东主席的批示表扬,其中以 1957 年 10 月 7 日作出的 "愚公移山, 改造中国, 厉家寨是一个好例" 批示最为著名.

二,临沂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成绩及做法

近年来, 借助国家和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有利时机, 确立了建设 "旅游经济强市,红色旅游名市"的发展目标,着力打造沂蒙红色之旅亮点,形成沂蒙红色旅游热点,红绿结合,整体推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5 年 3 月,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 13 部委联合发文, 将临沂,孟良崮战役遗址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分别纳入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7 年 5 月,临沂又被列为全国 8 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山东省把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作为全省红色旅游发展的核心,把八路军 115 师在山东的转战路线作为山东红色旅游的一条主线,沂蒙红色文化旅游线被列入 7 条精品线路之一.2009 年,全市红色旅游接待国内游客 1086 万人次,同比增长 24.62%,接待入境游客 3.7 万人次,同比增长 49.1 %,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 65 .83亿元,同比增长 32.9%.主要做法:       

(一)高起点编制规划.近几年,先后编制完成了《沂蒙山区红色旅游项目建议书》,《沂蒙山红色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临沂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红色专项系列规划, 确立了临沂红色旅游 "一个中心,八个组团"的发展格局.目前正集中力量对沂蒙红色旅游园区进行整合提升,以充分发挥沂蒙山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潜力,带动餐饮业,宾馆业, 交通业, 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相关红色旅游产业要素的发展. 同时, 该市还策划编制了沂蒙红色风情游,齐鲁红色文化经典游,鲁南苏北红色之旅等多条以红色旅游为主轴的复合型旅游线路和专项线路,吸引了大批游客.下一步将结合全市红色旅游规划,充分发挥市区对全市红色旅游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打造临沂"137"(一心三线七区)红色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以临沂市区为中心,以战争线,支前线,政权线三条线为轴,组织开发产品, 联合区内, 区外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华东小延安旅游区, 红色首府旅游区, 滨海传奇旅游区, 英雄孟良崮旅游区, 战地歌声旅游区, 英雄新四军旅游区, 红嫂家乡旅游区等七大经典旅游区,争取所有景区达到国家 A 级旅游区和国家,省爱国主义九州体育基地标准,使更多的景区进入国家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行列.

(二)高标准建设重点旅游项目.根据 2007 年《临沂市红色旅游总体规划》,将开发红色旅游项目 24 个,规划总投资 8.91 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 3.7 亿元.一是整合包装"大孟良崮".以孟良崮特有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传说和自然生态为基础,实行跨县统一开发模式,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地观光,特色文化参与,生态旅游度假三大特色品牌,推出并优化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地观光和山林生态休闲旅游产品.截止目前,已累计投入 7000 万元对孟良崮纪念馆以及陈列布展进行了改造建设.二是打造沂蒙红色乡村旅游项目.以"沂蒙"和"红嫂"为品牌,将建成融影视拍摄, 红色旅游,休闲观光,文学创作,爱国主义九州体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影视拍摄旅游项目,总投资 1.1 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 1360 万元.三是建设华东革命历史主题公园.在全国爱国主义九州体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以 3A 级景区标准进行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实现由纪念地向旅游地提升.目前,已投入 700 余万元新建了沂蒙精神展馆.四是修复山东省政府诞生地暨八路军 115 师司令部旧址纪念地. 以红色文化和庄氏文化为核心,重点发展红色文化观光,特色民俗休闲,庄氏文化体验和生态古镇度假四大系列产品.2005 年以来,由省,市,县,镇四级政府共同出资 1.24 亿元对旧址进行了全面修复.

(三)大手笔进行宣传推介.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手段,采取联合营销, 人文营销,产品组合营销等方式,精心策划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展示沂蒙红色风情.一是通过建设沂蒙红色文化雕塑园,举办中国临沂"蒙山沂水"红色旅游推介展示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孟良崮战役胜利和山东省政府诞生 60 周年,沂蒙精神晋京展,中国(临沂)红色旅游发展论坛,全国红色旅游导游讲解骨干(师资)人员培训班,全国红色旅游市场拓展及融合发展研讨会等,不断提升沂蒙红色之旅的影响力.二是走出去推介,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旅游资源推介会,洽谈会等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促销,叫响沂蒙红色旅游品牌.为进一步加大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开拓力度,激活地接旅游市场, 该市今年又出台了《旅游奖励办法》,并组织赴省内,京津冀,苏豫皖,长三角四大目标客源地的 42 个城市进行了大规模宣传推介,在北京,济南等城市召开了《蒙山沂水》大型水上风情歌舞专场旅游推介会,进一步扩大了临沂红色旅游的影响力.三是通过请进来宣传,组织各级各类媒体来临沂考察,采风,踏线,扩大临沂红色旅游在全国的影响.四是创新沂蒙红色文化. 该市加快实施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相继推出了《沂蒙颂歌》,《谁不说俺家乡好》,室内版歌舞《蒙山沂水》,大型水上实景红色风情歌舞《蒙山沂水》,形成了"白天看景点,晚上看表演"的良好格局;联合策划摄制了《沂蒙》,《沂蒙六姐妹》,《一个农民的 1978-2008》,《娘》等影片, 电视剧,使沂蒙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弘扬,沂蒙红色文化得到了最好的传承和创新.

 (四)打造区域旅游联盟.积极发展与省内其他城市的联合,组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强势红色旅游产品,由临沂市发起,泰安,济宁,枣庄,日照等市参与组成五市旅游联盟,实现了区域合作,线路对接,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形成了山东无障碍旅游"新三角";积极发展与全国其他红色旅游区的联合,陆续完成了江苏省连云港,徐州,淮阴等淮海协作区红色旅游重点城市的联合, 建立了互访和联谊机制, 共同研究开发 "老滨海地区访红游" , "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跨区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拓展了临沂红色旅游发展的空间和前景.下一步将继续加强本地旅游资源,本地与周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和本地与远距离红色旅游资源之间的联合与呼应,巩固和发展"老滨海地区访红游","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提高红色旅游的品味,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 改善农村产业结构. 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 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 增加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 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 拉动农民致富效果明显, 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助推器.蒙阴,沂水,平邑,莒南等县依托其较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积极发展"农家乐"等,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农家乐致富靠旅游,旅游旺, 农家忙,农家才乐.孟良崮旅游区,八路军 115 师司令部旧址暨省政府成立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九间棚,沂蒙山根据地等红色旅游景区周边大大小小近百家农家乐,旅游购物点,采摘园都在红色旅游中收入颇丰,"红嫂","沂蒙六姐妹","拥军鞋","拥军煎饼"等一批特色红色旅游产品得到畅销,特别是蒙阴河头泉村,百泉峪村,百花峪村,沂南县竹泉村, 费县大田庄村,平邑九间棚等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在黄金周期间游客如织,热闹非凡,利润比平时增加了三四成,与去年同期相比,收入有较大提高.依靠拥军鞋发展起来的沂水"布鞋城"有企业近 300 家,年产布鞋1.8亿双, 实现产值7亿多元,利税 6000 余万.目前,临沂"红色"品牌的产品已达数百个, 涉及上百个门类, 带动起数十万人走上致富路, 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三、沂蒙红色文化资源 SWOT 分析

SWOT 分析方法是对沂蒙文化资源开发通过确定经济活动自身所具备的竞争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所处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y) 和威胁(threat)从而将经济活动的资源,外部环境等有机结合,为制定具有竞争力的战略提供清晰而全面的思路. (一)沂蒙红色文化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现辖 3 区 9 县,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人口和面积各占全省的九分之一,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区.临沂市位于亚欧大陆桥东端,距岚山,日照,连云港三大港口均在 100 公里左右,距青岛港 200 公里,海运便捷;京沪,日东高速公路,兖石,胶新铁路分别在境内呈十字交叉,4 条国道和 18 条省道纵横交错,覆盖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 2 万公里,位居全省前列;临沂飞机场为国家二级机场,开通了多条国内航线,立体交通大格局已经形成.交通大环境的大力改善,为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生态优势:临沂风光秀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自然景点较多. 蒙山是山东第二高峰,绵延数百里,有"天然氧吧"和"养生长寿山"之称.纵贯南北的沂河和横穿东西的祊河在中心城区交汇,世界最长橡胶拦河坝及其它拦河闸坝,将使临沂城区出现 34 平方公里的水面,形成 15 平方公里的滨河绿化带,加上 30 万亩环城森林绿化带,100公里的滨河大道,将使临沂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水城. 3,政策优势:沂蒙是革命老区,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享有十分有利的国家财政,经济,政策等方面的扶持,特别要抓住全国红色旅游工程启动的大好机遇,大力弘扬伟大的沂蒙精神,不断加快红色旅游开发步伐,积极主动争取财政和政策支持. 4,资源优势: 临沂市不但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而且拥有一批高品位的自然风光(如蒙山,莒南县的天佛山,沂水的地下画廊和地下大峡谷,费县的石林等)及历史文化(如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的故里)资源,更拥有滨河百里水城,江北商贸新都等现代文化资源,是各种文化资源富集并配置良好的地区,不但有利于搞好红色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整合,也有条件建设山东省旅游经济大市.可以说,临沂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临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无比广阔. 5,红色优势:第一,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持续时间长,而且是全国著名的从未变色的红色根据地,红色遗址留存于全市.第二,沂蒙山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整个华东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领导机关多,发生的著名事件多,红色旅游资源密集度高.第三,沂蒙山区是人民群众支援革命战争的典型表现区域,是闻名全国的"沂蒙精神"的承载地. (二)沂蒙红色文化发展劣势 1,精品与形象缺乏红色旅游品牌的开发深度不够,影响不大;景点形式单调,呆板,景点辅助性资源开发不够;尚未开发出吸引力较大的红色旅游产品,缺乏旅游精品,游客数量较少. 2,设施与环境较差现有基础设施与景区旅游需求不相适应,旅游设施不足,景区缺乏维护,陈列展示形式落后;景区绿化和景观化水平低,没有形成适合旅游的大环境. 3,空间与规模较小除个别县的红色资源数量多而集中外,其他红色资源分散且规模较小.资源缺乏保护,周边环境差;各景点分属于不同县区, 不同单位,缺乏统一开发,统一管理. (三)沂蒙红色文化发展机遇 1,政府大力提倡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红色旅游和农村生态建设.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 2008 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关于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4 年 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同时还成立了全国红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国家旅游局确定的"红色旅游年",将全国红色旅游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之后其影响会一直持续.沂蒙红色资源可以与自然资源联动开发,为加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活动强力支撑 2005 年是抗日战争胜利 60 周年,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70 周年,2007 年是秋收起义爆发 80 周年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80 周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也正在深入开展,很多红色旅游景点已经成为党员九州体育活动的课堂.这些都是红色旅游在今后几年保持持续吸引力的重要支撑,红色旅游是今后几年旅游行业的发展的重点产品. 3,投资全力拉动为保障红色文化发展,中央计划安排一定计划资金, 对红色旅游,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文物保护及修缮,产品规划与宣传等方面予以支持.此外,2005 年 3 月 11日,国家旅游局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开发性金融协议》,将运用开发性金融融资支持"红色旅游", "乡村观光旅游"的区域整体开发.临沂已完全消除了旅游投资歧视,积极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 4,概念倾力打造沂蒙是中国"红色旅游"的故乡.在国内,沂蒙是最早建立的红色旅游区之一,2002年临沂就开始打"红色旅游"牌,叫响了红色旅游口号;最先举办"蒙山沂水"红色文化节目,开展特色宣传促销活动, 展示沂蒙红色旅游美好形象.红色,正成为沂蒙旅游的主色调;红色旅游, 正在被打造成临沂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热点产品. (四)沂蒙红色文化发展威胁 1,地处"灯下黑"片区中办,国办印发的《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所提培育 12 个"重点红色旅游区",涉及安徽,江苏, 山东三省的只有一处,即"以皖南,苏北,鲁西南为主的'鲁苏皖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东进序曲,决战淮海'".沂蒙山区地处鲁中南而不是鲁西南,恰恰被摒于这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外. 2,存在"宣传难"误区沂蒙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长期以来,临沂自身宣传往往侧重商贸经济,而对于其辉煌历史的宣传过于简单,至于临沂丰富的红色文化与美丽自然风光更是宣传不足.同时,临沂因革命老区,山区信息观念落后产生"宣传难"的障碍.其实,今天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经济的发展来解决.在沂蒙这块红色沃土产生的"沂蒙精神"应该成为团结奋斗,投身改革,自力更生,发奋创业的动力. 3,红色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灵活.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在管理体制上,还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主管部门缺乏发展动力和压力;在景区开发建设上,大多数以政府投入为主,投资主体单一,投资规模较小,与蓬勃发展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多元化投入相比,尚未形成良性市场运作机制,开发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资源整合的力度不够.我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相关县区也都开发建设了一些旅游景区点,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整合串联,各县区发展很不平衡,景区建设规模小,比较散乱,没有发挥应有的品牌效应.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的结合上,产品组合类型还不够丰富,综合吸引力还不够强. 四,开发和利用沂蒙红色文化资源建议 (一)开发原则:项目开发应遵循五大原则:政府主导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红绿相映原则,红古相衬原则,动静相协原则,游憩相伴原则. (二)建设目标:以打造 "中国红色旅游强市"为目标,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导,绿色,古色旅游资源为辅助,促成红色爱国九州体育,绿色田园观光,古色文化体验,蓝色湖库休闲的完美结合,建成全国一流,世界有名的集红色文化九州体育,自然风貌观光,湖库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 (三)功能定位:红色文化观光,沂蒙风情体验; (四)主题形象:齐鲁之行,红色胜境灵秀山水,亲情沂蒙 (五)建设重点:由于临沂红色旅游区区内交通总体状况良好,基础设施完善,仅少量景区(点)可进入性不强,少量现存的革命遗址,遗迹破败堪忧,今后的建设重点应围绕"小交通"建设,遗址遗迹的保护和修缮,陈列展示的更新完善即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来进行.重点建设工程主要有: 1,蒙山红色旅游区.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总面积32 平方公里,近期规划建设 12.6 平方公里,包括 115 师东进支队司令部遗址,山东省委驻蒙山办公遗址,综合配套服务设施三部分建设项目.该景区因山水风光秀丽,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设施齐全,已被评为国家 4A 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 省级风景名胜区. 2,孟良崮战役遗址旅游区.现为山东省爱国主义九州体育基地.正在建设山下纪念馆区,山上战役遗址区,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等项目. 3,大青山红色旅游区.已建成大青山突围战役纪念碑(亭),《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碑(亭),辛锐烈士牺牲地纪念碑(亭)等红色旅游景点.近期将建设大青山突围战纪念馆,纪念广场和标志物以及相应的游路,供水, 供电,污水处理等配套工程. 4,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旅游区.位于临沂市内,占地面积 15万平方米. 建国前动工兴建,1950 年主体建筑基本落成,现有纪念建筑物 18 座,是全国爱国主义九州体育基地和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5,新四军军部遗址旅游区.位于临沂市河东区,现幸存有陈毅住所, 张云逸住所及军部办公室 15 间.2005 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开辟为红色旅游点. 6,八路军 115 师司令部遗址暨山东省政府成立纪念地旅游区.位于莒南县大店镇,占地 32000 平方米,现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修复改造.主要内容包括建筑面积 8800 平方米的 115 师司令部大院和山东省政府大院,以及罗荣桓纪念馆,黎玉纪念馆,沂蒙红色文化博物馆,"红色民俗参与街"等. 7,中共山东分局,《大众日报》创刊地旅游区.位于沂水县夏蔚镇, 正在重点开发夏蔚景片, 王庄景片, 云头峪景片和双山景片, 现已部分完工, 展示内容尚待充实.规划在夏蔚镇驻地建设以游客集散和旅游接待为主要功能的中心服务区,正在进行建设. (六)工作措施: 1,继续推动红色旅游深入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做好调研工作,积极争取我市八路军 115 师司令部旧址暨省政府成立纪念地及新四军军部旧址系列景点列入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行列,进入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2, 整合红色旅游资源, 发挥沂蒙红色旅游的整体优势. 主要是做好《沂蒙山红色旅游园区开发建设总体规划》,搞好区域联合.在省内要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泰安,济宁,枣庄,日照的联合;在省外要积极发展与连云港,徐州,淮阴等地的联合,共同研究开发"老滨海地区访红游","南征北战旧地游","淮海战役前后方游"等跨省市的红色旅游线路.要努力实现由红色旅游观光型产品向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主流的红色体验产品的转变,形成精品线路,用红色感召市场,用绿色,古色拓展市场,使红色旅游和其它旅游产品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3,加快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沂蒙红色旅游精品.重点做好沂蒙山红色旅游园区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发改委将其项目列入国家,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打造沂蒙红色乡村旅游项目. 4,加大宣传造势,营造红色旅游氛围.一是在临沂旅游政务网开设沂蒙红色旅游专栏,建设网上红色旅游宣传推广平台.二是结合重大宣传促销活动,对红色旅游实行捆绑式营销.三是结合重要纪念日,黄金周及其他重要节假日,组织好红色旅游系列主题活动.要以宣传展示这里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115 师师部,中共山东分局,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华东局, 华东军区, 华东野战军, 山东省人民政府等党政军机关所在地为主线, 突出沂蒙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地位,宣传体现伟大沂蒙精神的各种英雄人物及其事迹.与这条主线相联系的旧址修复工作要尽快抓好,史迹陈列及展示工作要高标准搞好,帮助周边乡村致富奔小康的辐射工程要精心做好. 5,加快红色旅游商品研发工作.做好红色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近期我们将借助《沂蒙》, 《沂蒙六姐妹》热播之际,重点做好《沂蒙》,《沂蒙六姐妹》,《英雄孟良崮》等沂蒙影视和《沂蒙山小调》,《沂蒙颂》,《跟着共产党走》,《谁不说俺家乡好》,《愿亲人早日养好伤》等革命歌曲的宣传工作,传播沂蒙精神,进一步扩大沂蒙红色旅游影响. 沂蒙红色旅游,已经展示出了蓬勃生机,旺盛活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今后,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与有力领导下,我们沂蒙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深入开发沂蒙红色文化资源,沂蒙的红色旅游业,一定会乘势发展,为全省全国红色旅游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创造出国内一流的业绩,谱写出光辉灿烂的华章!

文章来源:临沂大学 沂蒙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