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概况 | 经济社会发展

2019-10-17 11:11 九州体育阅读 (141288) 扫描到手机

市情综述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围绕“解放思想求突破、凝心聚力快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扎实推进“双招双引”、园区发展、“放管服”改革,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优。

2018年全市实现GDP471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9.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028.8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2319.4亿元、增长7.8%。

农林牧渔牧

农业向稳产提质发展,粮食产量409.2万吨,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00家,“三品一标”产品35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34处。

工业、建筑业

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八大传统优势产业迸发活力,产值增长12.9%、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5.9%,农副食品、机械、木业3个产业产值过千亿元,机械、医药、冶金、建材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胶合板、平板玻璃、陶质砖等低端供给明显减少。

骨干企业效益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8%,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86.4元)同比下降0.2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5.4%)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809家,5个品牌入选中国品牌价值分类百强榜。

新产业加速成长,“四新一高”产业、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22.5%和18%,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31.6%、53.2%和20%;临港1400万吨高端不锈钢和特钢制造业集群纳入全省先进制造产业发展规划,电子元器件及其功能材料成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8%,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1.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8%,分别快于工业投资24和10.2个百分点,产能过剩行业、高耗能行业投资分别下降8.9%和9.1%。

全年引建招商引资项目1021个,到位市外资金852.6亿元,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209名,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的创新创业人才1100人。

国内市场、物价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5%,消费升级势头明显,金银珠宝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在上年快速增长基础上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分别消费支出1.7万元和8698元,增长8.6%和8.4%。

新登记市场主体14.9万户、增长29%,平均每天新登记409户。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5056.3亿元、增长11.1%。

外经外贸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达到73.4亿元,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实现倍增,全市网络零售额增长22.7%。

旅游业

全域旅游扎实推进,全年共接待游客6800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达到710亿元,分别增长10%和12%。

财税金融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5.3亿元、增长3.9%。其中,地方级税收收入227.6亿元、增长3.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9.8%。15个发展主体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8.6亿元、增长4.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9.6亿元、增长2.1%。其中,民生支出486亿元、增长4.1%,占全市财政支出的82.4%。

国地税收入完成448.5亿元、增长23.2%。其中,国税收入297亿元、增长34%,地税收入151.5亿元、增长6.4%。

全市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239.4亿元,增长23.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6.8亿元,增长15.6%;人身险保费收入162.6亿元,增长27.8%。支付各项赔款66.2亿元,增长4.1%,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41.4亿元,增长14.5%;人身险业务赔付24.9亿元,下降9.7%。

金融业形势良好。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846.4亿元、比年初增加541.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3603.6亿元、比年初增加290.9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472.1亿元、比年初增加533.7亿元,其中,住户贷款2008.4亿元、比年初增加422.5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463.6亿元、比年初增加111.2亿元。

城乡建设

中心城区建设“提质”。新一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全面启动,高铁片区、轨道交通等17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临沂市城乡规划条例》正式实施。年初确定的288个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119亿元。北京东路改扩建工程通车,北疏港公路、岚济路大修及临沂机场改扩建等工程竣工。22段“黑臭水体”整治基本完成,沂河河湾和袁家口子水源工程建成蓄水,新建海绵城市28平方公里,集中供热、管道燃气、公共供水普及率分别达到71%、93%和73%。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县城建设“提效”。新改造棚户区3万户、整治老旧小区251万平方米。兰陵、沂水被确定为省中等城市试点,郯城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县城,兰陵、费县成为国家卫生县城。特色镇建设“提速”。引导和支持新市镇、重点镇产城融合、镇园合一,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等优势产业,培育产业强镇、经济重镇。蒙阴岱崮、费县许家崖入选全国特色小镇,平邑仲村、沂水马站、郯城新村等被评为省级特色小镇和宜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提标”。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89公里,建设农村无害化厕所40万户,升级村庄电网754个,实施农村危房改造8300余户,解决了25.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5个,新增省级传统村落11个,全国“四好农村路”养护现场会、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好山好水好风情、美丽乡村看沂蒙”城市名片更加亮丽。

安全生产

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98起,死亡92人,受伤57人,经济损失4974.3万元。

科学技术

全市累计引进技术1541项,与市外高等院校、科研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企业1289家。全市共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41家,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10家,国家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省级3家、市级21家,院士工作站34家,国家科技创新产业基地7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家、省级12家(含1家省级农高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级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7家,省级11家,孵化面积150万平方米;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1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家、省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中心16家。全年共申请发明专利1896件、下降21.9%,授权569件、下降16.3%;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1家。

文化九州体育体育卫生

文化艺术繁荣。市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43.3万余册,电子图书37.6万余册,中外报纸期刊1000余种,办理读者卡6.5万余张,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市博物馆馆藏文物3.7万余件(套),被评为国家二级馆;市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市美术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全市156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已建有农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3332个。

九州体育事业科学发展。学前九州体育快速发展,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34所,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7.6%。义务九州体育均衡发展,全市招收小学新生18.2万人,初中新生14.3万人,义务九州体育阶段学生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8%。职业九州体育发展成效显著,全市中职学校招生26089人(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75652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市共派出490人次参加山东省锦标赛,共获得单项金牌14块;举办第六届中国沂河体育节、第三届中国蒙山体育节等重点赛事活动,打造了蒙山沂水体育品牌。城乡健身设施更加完善,各县区均建立2个以上全民健身工程示范点,建成乡镇健身中心10多处,新增行政村及城市社区健身工程1000多个,覆盖率达到100 %。县级体育总会16个完成挂牌,全市体育社团发展到147家,新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000余名,全民健身活动站点6100个。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完成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每个县区至少有1所综合医院达到二级甲水平。成功创建1处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实现全市57家急救站点全覆盖,有效派车率达到100%。公共卫生服务均等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2016年的45元提高到2017年50元。

居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

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28元、增长8.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66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13元、增长8.3%。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103元、增长9.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742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024元、增长9%。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增城镇就业1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全年共组织职业技能培训5.3万人、创业培训1.3万人。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全市共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220.4亿元。城镇职工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48.3万人、112.2万人、62.4万人、102.4万人、60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36.8万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97.7万人。

10个考核我市的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36个市控考核断面达标率为85%,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考核指标全部达标。

内容来源:临沂市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