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昨答中外记者提问

2019-03-09 08:41 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阅读 (202521) 扫描到手机

3月8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新华社发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记者会历时2小时,600多名中外记者参加。

>>>谈外交成就

确立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地位

《人民日报》记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您认为新中国外交70年来最重要的成就和经验是什么?这在当前形势下有何重要意义?

王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外交开拓进取,攻坚克难,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中国外交的辉煌成就,首先归功于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外交最根本的政治保障。70年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基石,天下为公是中国外交的胸怀,公平正义是中国外交的坚守,互利共赢是中国外交的追求,服务发展是中国外交的使命,外交为民是中国外交的宗旨。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新中国外交理论建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成果,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外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外交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践行合作共赢理念,维护现有国际体系,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既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条件,又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谈朝核问题

解决关键是打破互不信任魔咒

韩联社记者:朝美领导人第二次会晤未取得成果,半岛局势再次变得复杂难测。对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和建立半岛和平机制,今年中方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毅:朝美领导人河内会晤是政治解决半岛核问题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双方能够克服障碍,再次聚首,面对面坦诚交换意见,这本身就是积极进展,就值得充分肯定。国际社会应当鼓励朝美双方保持耐心,沿着推进半岛无核化、建立半岛和平机制的正确方向继续前行。只要对话不停,方向不变,半岛无核化的目标最终一定会得以实现。当然,半岛核问题延宕几十年,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各方对此应有理性预期,不应从一开始就设置过高的门槛,也不应单方面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各方都要跳出历史的局限,打破互不信任的魔咒。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共同制定出实现半岛无核化和建立和平机制的总体路线图,在此基础上,按照分阶段、同步走思路,明确每个阶段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具体措施,在各方同意的监督机制下,由易到难,循序推进。

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始终坚持无核化目标,坚持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我们已经为此努力了20多年,中国的作用不可替代。下一步,中方将与各方一道,朝着既定目标继续作出我们的贡献。

>>>谈主场外交

下月举办“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中阿卫视记者:今年中方将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您能否介绍有多少国家的领导人将出席?中方对本届论坛有何期待?

王毅:在各方热切期盼下,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4月下旬在北京举办。这是今年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将是又一次全球瞩目的国际盛会。届时,习近平主席将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全程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此外,还将举行高级别会议、分论坛和工商活动等系列活动。

第二届论坛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规格更高,预定出席的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人数将明显超过首届论坛。二是规模更大,届时将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数千名各界代表与会。三是活动更丰富,将举办12场推动务实合作的分论坛,还将首次举办企业家大会,为工商界对接合作搭建平台。

>>>谈孟晚舟案

非单纯司法案件是蓄意政治打压

凤凰卫视记者:我们都很关心孟晚舟案。很多舆论都认为在这件事情上,很明显美国在对中国的高技术企业进行打压。您怎么看?

王毅:只要秉持客观公正立场都不难看出,最近针对中国特定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根本不是什么单纯的司法案件,而是蓄意的政治打压。对此,我们已经并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和公民的正当合法权益,这是中国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同时,我们也支持相关企业和个人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不当“沉默的羔羊”。

公道自在人心,正义终将到来。我们今天要维护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权益,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正当发展权利,更是世界上所有希望提高自身科技发展水平国家的应有权利。我们希望各方都能够遵守规则,摒弃偏见,共同为各国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共同为各国人士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交往环境。

>>>谈中美关系

需要双方保持“不惑”的定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您认为中美做到“四十不惑”了吗?您如何定义当前的中美关系?

王毅:中美建交40周年是我们双方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重要年头。40年来,中美关系风雨兼程,既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过去的经验归结到一条,就是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尽管今天国际局势和中美两国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条启示仍是金科玉律,需要双方坚持和维护,从而保持“不惑”的定力。今后的道路也已明确,就是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这是中美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也应当成为两国各界的最大公约数和共同努力的方向。

中美之间在开展合作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竞争,这是国际关系的正常现象,关键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理。一味放大竞争,就会挤压合作的空间。聚焦扩大合作,才符合中美共同利益,也是两国对世界承担的责任。我们希望美方摒弃零和思维,同中方相向而行,在深化合作的进程中形成良性竞争,在各自发展的同时实现互利双赢。

>>>谈中俄关系

中俄站在一起世界就多一分和平

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记者:今年中俄将庆祝建交70周年。请问今年中俄关系和双边合作有什么亮点?某些国家将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紧密关系视为威胁,您如何回应?

王毅: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两国关系走过极不平凡的历程。正是在这种磨砺和考验中,中俄关系日臻稳定、成熟,并且找到了一条正确的相处之道。双方政治上彼此信任,经济上互利合作,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成为当今大国关系的典范,既为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又为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9年,中俄双方将以建交70周年为契机,推动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上新的台阶。

高层往来方面,普京总统将应习近平主席的邀请来华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主席也准备应邀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相信在两国元首共同引领下,中俄关系将迈入新的时代。

国际事务中,中俄作为两个世界大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肩负着重要职责和使命。我们在几乎所有重大问题上都保持着密切沟通,持有相同或相近立场。新的一年,中俄将进一步加强战略协作,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定维护国际战略安全。只要中俄站在一起,世界就多一分和平,多一分安全,多一分稳定。

>>>谈西方偏见

重拾冷战旧思维违背时代潮流

路透社记者:现在美国内有人对中国有越来越多的疑虑,摩擦和冲突增多。您是否认为中美两国正在走向冲突?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王毅:中美关系历来合作与摩擦并存,但合作始终大于分歧。近段时间,两国间的问题和矛盾确有所增多。但历史地看,这一现象并不代表中美关系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对中美关系的未来仍然秉持积极的预期,相信两国人民也是如此。我们认为,中美两国不会也不应走向对抗,重拾冷战旧思维违背时代潮流,没有出路,更不得人心。

中美两国的利益已经高度融合。去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超过6300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超过2400亿美元,人员往来超过500万人次。美国几乎所有大公司在中国都有业务,所有的州与中国都有合作。个别人声称要让中美“脱钩”,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与中国“脱钩”,就是与机遇“脱钩”,与未来“脱钩”。某种意义上,也是与世界“脱钩”。

合作仍是中美关系的主流。这既是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认知,也是双方各界有识之士的一致共识。最近中美经贸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得到两国各界以及国际社会的欢迎。这表明,只要坚持相互尊重,致力于平等协商,任何难题都能够找到双方都可接受的解决办法。

>>>谈“一带一路”

不是债务“陷阱”是惠民“馅饼”

《中国日报》记者:一段时间以来,对“一带一路”建设有不少质疑和指责,如“债务陷阱论”“地缘政治工具论”等。您对此如何回应?

王毅:“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目前已有123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明确投出了信任票和支持票。

“一带一路”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给各方带来的是满满的发展机遇。通过“一带一路”合作,东非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白俄罗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轿车制造业,哈萨克斯坦第一次有了出海通道,东南亚正在施工建设高速铁路,中欧班列成为亚欧大陆上距离最长的合作纽带。在肯尼亚,被称为“世纪工程”的蒙内铁路建成通车,累计为当地创造了近5万个工作岗位,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工人和当地人民一道,用900天时间建成19公里长的隧道,使偏远地区的人民坐火车仅用900秒就能穿越崇山峻岭。大量的事实证明,“一带一路”不是债务的“陷阱”,而是惠民的“馅饼”;不是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共同发展机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了各国的发展进程,改善了沿线的民生需求,开辟了互利共赢的前景。

>>>谈中国外交

咄咄逼人从来不是中国的传统

彭博社记者:去年,中国外交官与加拿大、瑞典等国都发生了摩擦。为什么中国外交表现得如此强硬?

王毅:咄咄逼人从来不是中国的传统,国强必霸压根不是我们的选择。同时,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要维护自己的正当合法权益,更不会容忍国家主权和尊严遭到侵害。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任何中国外交官,不管身处何地,都会坚定地表明我们的立场。

作为绵延5000年而未中断的文明,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具连续性和可预测性的国家。与不同文明相互尊重、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与国际社会合作共赢始终是我们坚持的信念和追求的目标。中国必将走向强大,但不会更加强硬;中国崇尚独立自主,但不会独断专行;中国当然要坚定维权,但不会谋求霸权。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会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出公正判断,都将坚持在国际法框架下依法行事。

>>>谈中日问题

中日关系改善还只是刚刚起步

朝日新闻记者:中日关系最近得到了很大改善,当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家都非常期待习主席今年6月出席大阪G20峰会并访日。您对此怎么看?

王毅:去年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重回正轨,呈现出改善发展的良好势头,这完全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事实表明,只要日方客观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切实遵循迄今达成的各项政治原则,中日关系就能够排除障碍和干扰,迎来稳定和光明的前景。与此同时,中日合作的潜力也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掘,开辟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

当然,中日关系的改善还只是刚刚起步。接下来应该做的是“知行合一”。真正做到诚实对待历史,客观认识现实,积极开创未来,以脚踏实地的行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坚定不移地向前走。相信通过双方共同努力,筑牢政治基础,深化互利合作,增进民间友好,中日关系就能进入一个稳定发展期,各领域交流会越来越频繁,高层交往自然也会水到渠成。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