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成绩单:上半年青岛“新经济”法人单位数13.8万家

2018-12-04 22:31 九州体育-半岛+阅读 (171137)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李晓哲

执政为民,不仅包含面对面为百姓提供优质服务,还应该涵盖那些为城市发展和涉及民生做支撑的部门。所谓为民把好关、守好门,12月4日上线的市审计局、市统计局两部门,从自身工作角度畅谈如何做好本职工作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安居乐业。市审计局表示该局今年做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知道在胶州成立了山东省第一个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心;市统计局聚焦高质量发展,创新建立“新经济”统计等。

市审计局:

成立全省首个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心

青岛依山傍海,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交相辉映。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质量亟需提升的压力。市审计局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之路,做碧海蓝天的忠实守护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市审计局认真贯彻这一要求,率先组织市、区(市)审计机关积极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在全市推广“明确重点内容、指明资料来源、确定审计方法”的具有可操作性实施方案,涉及水、土地、海洋、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和大气污染防治等多个领域。共开展离任审计试点项目27个,初步形成了在横向上涉及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职能部门,在纵向上覆盖区市及镇街两级领导干部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体系,在区(市)、镇街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部门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还指导胶州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成立了山东省第一个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心,在全国率先创建了指标评价体系和定责标准,被中央深改办确定为全国唯一一个县级示范点,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符合实际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范。

对比数据查出多起违规占林占海问题

面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要审“山”、审“水”的要求,市审计局经过不断实践,掌握了地理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第三方机构检测等攻坚利器,为开展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供了保障。

地理信息技术具有覆盖广、可追溯、精度高的特点。市审计局与国土资源部门联系,签署了深化测绘地理信息与审计业务协作的意见,调取全市域卫星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矢量数据等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对比年度卫星遥感影像、叠加国土和林业等部门矢量数据等方法,揭示了多起违规占用林地、违规侵占海域等问题,有效解决了违法行为难以查找、边界难以界定的难题。

除此之外,尝试关联不同职能部门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如,审计人员将水利部门的取水审批数据与食药监管部门的水产品质量抽检数据进行对比,首先找出未办理取水许可手续的饮用水企业,再与自来水公司的用户数据对比,最终发现了5家非法取水企业。据此,水利部门进行了立案查处。

同时,还委托具有CMA计量认证的第三方机构对水质进行检测,在抽检范围的选择上采取“科学选取”的方式,把评价水质是否安全放在首位,重点抽测水利和卫生等部门检测频率低、使用村内自备井的农村自来水,以及污水处理厂、企业等重点排污单位,分析水质否符合国家标准,提高了审计准确度和科学性。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蓝繁天数”是用来衡量空气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审计人员在对比蓝繁天数变化的同时,采用“正向措施法”进行判断,即通过分析领导干部任期内投入资金、减煤治煤、扬尘治理等用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正向措施实施情况,来判断其是否履职到位,为全市长久实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发挥重要作用。

让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成为“紧箍咒”

让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成为“紧箍咒”,才能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好绿水青山。对审计报告反映的因个别污水处理厂长期闲置,而导致农村污水管网、沼气池等环境保护设施在建成后不能投入使用的问题,当地政府约谈了自污水处理厂建成到现在历任的5位镇党委书记和镇长,该镇迅速委托环保公司对污水处理厂原有设备进行排查,闲置长达8年的污水处理厂终于运转,解决了该镇污水长期直排的问题。

在揭示问题的同时,审计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方面提出审计建议,引起党委政府重视,促使完善制度。据了解,针对审计揭示的水质未经检测就已供水、违规开采地热资源等突出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组织研究审计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严格落实审计整改。根据批示要求,当地政府多次开会研究部署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对审计所涉及突出问题的农业、林业等单位通报批评,并约谈主要负责人。同时,在年度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加强海洋、河道、水系的环境保护,将责任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干部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大大提高。

■市统计局

上半年全市“新经济”法人单位数13.8万家

今年以来,市统计局大胆解放思想,坚持创新驱动力,积极推进统计制度、统计模式、统计方法创新,建立系列统计指标体系,积极回答高质量发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为推进青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统计支撑。该局创新方法制度,反映高质量发展,聚焦军民融合、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发展,率先在全国、全省同类城市中建立了“1+7”高质量发展指标与评价研究体系,涵盖399个经济数据指标,对于本市重要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测和评价,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创新指标体系反映新经济发展方面,市统计局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四新”发展,创新建立“新经济”统计。该指标体系涵盖22个重点领域和区域,由45张汇总表、200多个指标构建起点多维度、全流程的测算跟踪体系,准确反映了质量、效率、动力变革。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经济”法人单位数为13.8万家,占全市法人单位比重为44.3%;新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25.5%,对全市经济的贡献达34.6%。中央、省委深改组对青岛新经济统计方法制度给予肯定和推广。

为创新统计标准,反映动能转换,市统计局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956产业、“一业一策”等,创建系列统计标准、范围,适时进行动态监测。今年前三季度,“956”重点产业势头较好,14个优势和新兴产业中8个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现代海洋、节能环保、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智能家电等产业分别增长16%、15.6%、12.2%、11.2%、9.4%。对全市近万家企业分类形成“一业一策”监测报告和建议,为全市和各部门、区市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供问题导向和优势产业引导。

还创新监测体系,反映派生产业发展。聚焦战略新兴、高技术产业、科技服务、健康服务、旅游、体育等50多个派生产业建立系列监测制度。并且把战略新兴和高技术产业首次延伸到二、三产业,形成完整的核算体系和结构体系。今年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4%,尤其是高技术服务业和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1%和13.6%,更好地反映本市派生产业发展。

同时创新调查方法,服务“四经普”。聚焦“四经普”关键环节,建立“双挂”机制,区市和镇街全部实行“双组长制”,突出政府作用。运用地理信息定位系统实现对企业精准定位,“地毯式”清查做到不重不漏。基本摸清了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 120多万,为正式普查登记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统计工作创新须建立在“实打实”的数据基础之上。注重抓统计改革,推出25项改革任务,着力构建科学完备的监督、制度、调查“三大体系”。抓基层基础,夯实数据源头。抓法制保障,坚决贯彻落实统计法律法规,依法形成统计保障氛围。抓党建引领,创新建立“一支部一特色一处室一品牌”,推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打破处室、部门边界,创新建立“十个统筹”工作新机制,提升工作效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建设现代化国家大都市添砖加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目击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九州体育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