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禹方(左一)和丈夫(左三)在市档案馆青岛抗战胜利受降仪式展区参观。
陈禹方向市档案馆馆长潘积仁赠送有关父亲陈宝仓的资料。
当年青岛日军投降仪式,画面左二为陈宝仓将军。(影像资料截图)
陈禹方在家人陪伴下来到当年父亲居住过的龙华路1号。
陈宝仓(资料图片)
“这是我时隔近70年,又一次来到这里,当年我父亲陈宝仓就是在这里接受了日本人的投降书!”6月17日,青岛汇泉广场,革命烈士陈宝仓之女陈禹方饱含热泪,激动地讲述当年的历史。1945年10月25日,在当时青岛汇泉跑马场上,陈宝仓中将以特派员的身份与美方代表谢勃尔少将一同接受了日本投降。而由于年代久远,当时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没留下多少,陈宝仓的子女们搜寻多年才找到一张当年的照片片。前不久,陈禹方听说青岛市档案馆收藏了一段当年的视频,6月17日,她与家人受邀来到青岛市档案馆,观看了当年受降仪式全过程,并走访了当年受降地点和老府邸。
■场景一:青岛市档案馆
看到父亲视频,她难掩心中激动 “真没想到,在青岛市档案馆存着这样一份珍贵的影像资料!”6月17日,陈宝仓的女儿陈禹方及家人受邀来到青岛市档案馆,观看1945年10月25日在青岛汇泉跑马场上举办的“青岛地区受降仪式”的视频,在视频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日军签署投降书、交出军刀等仪式的全过程。当天播放视频的时候,陈禹方十分激动,她与家人将座位挪得更靠近大屏幕,以便看得更清楚。视频开始是军队入场,途经八大关附近,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这是途经水族馆,进入到汇泉跑马场。”
“哎,那不是姥爷嘛!”陈宝仓的外孙女李敏一眼就看到了穿着军装威风凛凛的陈宝仓,他和美方代表谢勃尔将军一起入场,进入到台前接受日本投降。日方代表长野荣二签署降书后,又恭敬地献上了军刀。其他日本军人也随之献出军刀。看着这段珍贵的视频,陈禹方难掩心中的激动,她兴奋地说道:“时隔这么多年,今天能再看到父亲我非常兴奋。多年以来,我们一直非常希望能够看到青岛接受日军投降仪式的视频,这也是我父亲唯一的一份视频资料,再也没有了,太珍贵了!”陈禹方说,她与家人特别感谢青岛市档案馆能留存这样一份视频资料,并为大家展示出来。
据市档案馆馆长潘积仁介绍,这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一份历史录像。“因受当时设备条件限制,中国没能留下视频资料,这段彩色录像是当时美国人录制的,所以不少镜头都在表现美军的英勇。但是能很清晰地看到陈宝仓将军作为中方代表主持中美盟军接受日军投降仪式。当时录像是胶片录制的,后来又经过青岛市档案馆重新编辑,现在得以呈现出来。”
一个月前,陈禹方得知了青岛市档案馆有这样一段珍贵视频,于是6月17日与家人一同前来青岛。记者了解到,烈士陈宝仓与妻子师文通育有四女一男,由于另外两个女儿在国外、儿子陈君亮90多岁了,因身体原因无法前来,当天子女中只有三女儿陈禹方来到了青岛市档案馆,陪同前来的还有陈禹方的丈夫李茂、女儿李敏及丈夫张五骥,以及陈宝仓大女儿陈佩方的女儿陈捷、孙女范曦元(范晶)。
“为了寻找父亲的抗日足迹,我们找了好多年。其中,父亲在青岛地区作为中方代表接受日方投降仪式的资料我们更是苦心寻觅,最后只找到一张照片,这次的影像是从来没有的!”陈禹方感叹,而就是那样的一张照片也是苦心寻觅多年才得来的。
陈禹方说,上世纪八十年代,陈宝仓的二女婿栾立训在美行医,为一位患者治疗好罕见的疟疾后,患者十分感激,取来早年他在中国时所留下的文章、影集给栾立训欣赏。当栾立训无意翻阅影集时,突然发现了一张老照片,照片上中国军人的英姿让他感到非常熟悉,经仔细辨认,这就是陈宝仓将军!而这张照片就记录了当时陈宝仓中将与美国海军谢勃尔少将接受日军投降的场景。这张照片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陈禹方告诉记者,由于历史久远,有关父亲的不少资料遗失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四妹陈瑞方开始四处收集父亲的抗日资料,曾于1984年和1989年两次到过德保和靖西了解当年的历史,先后辗转多处搜集材料,最后编撰成一本书籍《抗日儒将陈宝仓》,后来又经过多次补录夹页,完善了其中的部分历史史实,形成《抗日儒将陈宝仓又记(2005年)》、《抗日儒将陈宝仓又记(2014年)》。今年6月17日,陈禹方及家人将这些书籍带到了青岛,此外还带来了《烈士后代祭英灵魂》《宝仓将军(2015年)》,以及《寻找陈宝仓》DVD光盘等素材。里面存档了多年搜集来的陈宝仓烈士照片、任命书、烈属证等不少资料的复印件,都一并捐赠给了青岛市档案馆,馆长潘积仁与其做了交接,这些珍贵资料将在馆内永久保存。
■场景二:汇泉广场
“可惜错过亲眼见证受降时刻” 为了感受当年的受降场景,在青岛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陈禹方及家人前往汇泉广场。陈禹方说:“当时这里是汇泉跑马场,这边往北侧应该就是父亲当年接受日本投降的地方。周围都是美国陆战队和中国军队,天空有飞机飞过。很可惜当时我在重庆,没能亲眼见证这个时刻。”
陈禹方说:“我有一个同学得知我是陈宝仓的女儿后,非常激动地告诉我,他就在旁边的一个树上观看了整个受降仪式的过程。当日本人签署了投降书下台后,老百姓掌声雷动,整个场地都沸腾了。”
陈禹方说:“我现在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想找到我当年的同学殷晓霞。”原来,殷晓霞是当年帮助偷运父亲骨灰的重要人物。
陈禹方说,1950年,由于叛徒告密,在台湾执行任务的父亲陈宝仓地下党身份暴露,与吴石、聂曦、朱枫等人遭拘捕,1950年6月10日在台北马场町英勇就义,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吴石案”。后来,陈宝仓妻子师文通通过关系,将已经腐烂的陈宝仓尸体找回并加以火化。但如何投运回来又成了难题。多亏比她高一级的上海同学殷晓霞,1950年7月的一天,殷晓霞在入香港时,宁可扔掉了随身所有行李,也要把骨灰盒绑在身上,跳进大海偷渡到香港。现在寻找殷晓霞成为陈家人的一个共同心愿。
■场景三:龙华路1号
“这楼梯还是当年的样子” 龙华路1号也满载着陈禹方当年的记忆,她回忆道,“我父亲1945年来青岛的时候就住在这里,当时这叫特派员府邸。我和我母亲是1946年过来的,大约住了一个月。”陈禹方说。
迈上台阶,陈禹方忽然惊喜地叫起来,“这楼梯我记得,上面的雕花、装饰都是当年的样子!”在家人的搀扶下,陈禹方走上了老楼梯,触摸着木质的扶手,不禁感慨万千。“这房子的模样变化太大了,当时我就住在二楼的一个房间,而现在经过了重修,我已经找不着我当初是在哪个房间住过了……”陈禹方说:“我实在没想到还能有机会来这看一看。今天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
老府邸的门前挂着“龙华路1号”的门牌,陈禹方在门牌前,拉着老伴、女儿、外甥女和孙外甥女站好,相机“咔嚓”一声,这家人在这里留下了合影。 文/本报记者 朱薪雨 图/本报记者 孟达(署名除外)
■陈宝仓事迹
曾在青代表中方接受日本投降 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上,无名英雄纪念碑前矗立着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位英雄人物的雕像,这就是在1950年中国台湾的“吴石案”中,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杀害的四位英雄。其中,陈宝仓为“联勤总部”第四兵站中将总监,时任“国防部”高参,他与青岛极有渊源。1945年,他曾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派至青岛,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特派员身份,负责主持中美盟军接受日军投降仪式。
据后人讲述,陈宝仓早年弃文从武,1923年毕业后在国民党晋军中任职,后在张发奎将军麾下服务。1937年初,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九州体育科长,兼任武汉城防指挥所主任,负责武汉防务。同年8月,日军向上海进攻,陈宝仓受命担任昆山城防司令,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坚持100多天,给日军以迎头痛击,为上海及长江下游的百姓、物资转移内地争取时间。1938年春,陈宝仓参加安徽宣城战役,遭日机轰炸重伤右眼失明。6月,出任第二兵团总司令张发奎的参谋长,参加德安战役,歼灭日军2万余人,击毙日军联队长田中大佐。
抗战伊始,张发奎拜访郭沫若时请求为其组建一个政治部,郭沫若与上海共产党组织商议,遵照周恩来指示,为张发奎组建一个战地服务队,全队30余人有不少是共产党员。那个时候,陈宝仓在第二兵团颇多接触共产党人,政治上有明显转变。
1939年春,张发奎调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陈宝仓任副参谋长,代理参谋长,负责两广军事政务。陈宝仓支持中共广东省委主办的《新华南》刊物,并先后撰写不少重要文章。在这期间他有机会与共产党人、文化人士广泛接触,成为共产党的真诚朋友。还暗中保护越南共产党领导人,与胡志明、黄文欢等人结下深厚友谊。
1948年春,他在香港加入地下民革,并得与中共中央香港分局饶彰风、方方等接触,陈宝仓表示可赴台湾为实现祖国统一做工作的愿望和决心。赴台湾后,1950年发生了“吴石案”,陈宝仓地下党身份暴露,6月10日,陈宝仓与吴石、聂曦、朱枫四人被特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英勇就义。
1952年,毛主席签署颁发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授予陈宝仓革命烈士称号;1953年举行隆重公祭,李济深主祭,宣读长篇祭文;其骨灰安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