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提质增效,农民从“要我做”变“我要做”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投入大,不能靠财政资金大包大揽。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资源,重点投向美丽乡村建设。区城管局整合村庄土路硬化和卫生改厕项目资金1.83亿元,重点向美丽乡村示范村和达标村倾斜。新区水利局整合中央、青岛市和黄岛区中小河流重点县项目资金1.5亿元,对甜水河海青镇海青村等4个片区、9.6公里河道综合治理。新区环保分局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整合资金2.1亿元,新建污水处理模块20个,提升泵站10座,铺设雨污管网近200千米,辐射18个镇街128个行政村,惠及农村人口约13万人。
整体谋划、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新区已经繁花似锦,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农村广大群众幸福生活的有效途径。
新区将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将贫困村、薄弱村全部列入美丽乡村达标村创建重点,在资金投入、项目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在加快脱贫摘帽的同时抓提升,把贫困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铁山街道后石沟村作为省级经济薄弱村,抢抓影视基地建设机遇,整合各级资金1000万元,对进出村道路进行了改造、拓宽硬化,建设了谷仓、大槐树等景点,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
还与基层党建结合。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平台,突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优化农村管区、社会治理片区、农村新型社区“三位一体”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为美丽乡村建设强基固本。张家楼镇大泥沟头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全镇率先实施社区建设“十优工程”,即“两室一厅三中心、两站一馆一长廊”,为党员群众提供党务、政务、便民等一站式服务,唱响“五彩张家楼、党旗最鲜艳”品牌。
百姓满意最重要的体现是积极参与其中,而这在新区乡村已经蔓延开来。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在工作中,新区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积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主动出资出劳,共同建设美丽家园。目前已累计募集财物折合人民币640万元。此外,新区还立足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抓好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农业生态观光产业、旅游休闲产业等“新六产”,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目前,全区蓝莓、茶叶、食用菌三大产业分别达9.2万亩、8万亩和3.8亿棒,新增规模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3处,发展各类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25个,联想佳沃、绿色硅谷进入国家级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名单,创建了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获批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举办2017全国食用菌特色小镇产业大会、第三届青岛茶文化节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市场高峰论坛。
下一步,新区将以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为契机,精心谋划、强力部署、狠抓落实,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全面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将新区打造成“军民幸福、干部自豪、令人向往”的美丽新区。
美丽乡村,看见西海岸
大泥沟头村: 以艺术带产业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 青岛达尼画家村,又名大泥沟头村。面积3.2平方公里,山林1200亩,耕地800亩,现有237户,1620口人,其中外来人口1200人,被誉为“中国江北第一画家村”。按照“以文兴旅、以旅促文、塑造品牌、繁荣社区”的总体思路,大泥沟头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合达尼文化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护发掘村庄山清水秀的自然资源优势,形成了文化开路、旅游搭桥、促进三产的休闲乡村发展格局。先后获得“山东省安全村”“山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文化制品七大品牌”“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达尼画家村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主导,先后引入绿泽画院、墨泽文化创意、泽丰文化生态园等在内的10余家文化企业。龙头企业绿泽画院现有签约画师700余名,产品远销欧美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过亿元,是中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文化产业的繁荣带动了文化品味的提升,绿泽画院、泽丰生态园、“画.荷畔”精品民宿、十里油画长廊及艺博城等旅游地标的集聚效应,使大泥沟头村成为当地游客文化旅游的首选之地。2017年,大泥沟头村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年经营收入150余万元。
目前,村庄已聚集了绿泽画院、泽丰生态园、墨泽文化创意等9家文化旅游公司和山川画廊、大地画廊等10余家个体画室,总资产达2亿多元。2016年,青岛西海岸新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落户该村,绿色硅谷等一批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示范项目纷纷入驻,为村庄发展带来崭新机遇。2018年,大泥沟头村重点采取“扩规模、建场馆、强带动”三项措施。扩大绿泽画院招生规模,建设解中才美术馆,同时将深度开发占地1200余亩的泽丰文化生态园,打造高端文化度假旅游项目。
杻杭村: 滨海田园可持续,美丽乡村新探索 滨海街道杻杭村也搭上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快车道”,成功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据了解,杻杭美丽乡村建设从环境整治入手,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600多万元,实施了河道治理、道路硬化、排水沟改造等工程,配建便民服务、休闲娱乐等功能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面子”美更要“里子”实,更加注重基础设施配套,村内大街小巷全部硬化,敷设雨雾管道3000多米,与福特新能源、新奥燃气等企业合作,实施集中式供气供暖、模块化污水处理等改造工程,年内村民就将用上燃气炉、住上暖气房。杻杭蝶变成为传唱十里八乡的“杻杭故事”,外村人很羡慕,本村人很自豪,村民自发捐款3万多元,踊跃参与村庄环境整治,争当建设美丽家园的主人翁。美丽新杻杭成为吸引游客的新景点,每到周末节假日,日均接待游客1000多人,人气就是商气,让村民看到了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以前,杻杭村集体年收入不足10万元,发展产业面临着资金、经营两大难题。为此,杻杭村坚持把想做什么与能做什么分开,既不搞卖地分光吃净的“一锤子买卖”,也不搞自我经营上项目的冲动投资,逐步探索出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交通和山海资源优势,引进一家有实力的企业,规划了占地1700亩、集特色民宿、农业观光、生态农产品直供等业态于一体的滨海田园综合体。据悉,该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0万元以上,带动10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依托该项目,下一步该村还计划发展老村磨坊、面食加工、蔬菜直供等项目,并预留了产业“接口”,强村富民之路越走越宽。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