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
马美英:我不想给人添麻烦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马美英家,命运似乎对这个家庭有些不公,3年前,马美英被诊断出乳腺有问题。 “那时觉得身体不得劲,乳房处有个硬块。 ”马美英说,有时候还会疼得满头是汗。因为儿子去世的时候,已经接受了来自政府、部队、亲朋好友的很多帮助,马美英不想让自己的病情小题大做,觉得忍忍就过去了,所以没有对周围任何一个人说。
3年后,肿块越来越硬,疼痛越来越厉害,实在撑不下去了,马美英偷偷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她得了乳腺癌,在这3年间,病情恶化得非常厉害。而在这3年里,她对外人绝口不提自己得病的事情。 “其实我姨妈现在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从良性肿瘤变成了恶性肿瘤。 ”马美英的外甥女告诉记者,现在每周都要去医院化疗两次,每次化疗都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可不论是谁问,她还是说自己没多大事,不想给别人带来负担。因为化疗,马美英的头发掉光了,现在戴着假发。 “我感觉我戴着假发比我原来的发型还好看。 ”马美英和外甥女开着玩笑说。为了治病,这3年里马美英家前前后后花了近10万元,家中的积蓄花得差不多了,此后漫长的治疗过程,还需要花不少钱。 “我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劳保钱,基本都用在买药上了。 ”马美英说,家里的开销都靠着丈夫做木匠挣的钱来维持,病情的恶化,让这个本就不算宽裕的家庭,日子过得越来越紧巴。
在得知马美英的病情后,很多被马美英故事感动的人,都希望能为她尽一份力,让好人得到好报,让这个用自己伟大母爱温暖了无数战士的母亲早日好起来。从身边的亲朋好友到村里再到街道,大家都行动起来,纷纷为马美英捐款,50、100元、200元……大家都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心意。
然而面对不断增加的捐款,马美英却连连拒绝。“我打心眼里不想麻烦大家。 ”昨天,当听到有这么多人为自己捐款,马美英觉得特别不好意思,她告诉记者,平日里崂山区的领导就很关心她,真的不想再麻烦更多的人。“我还没到要住院的程度,社会上有的是比我更困难的人,应该把这笔钱捐给更需要它的人。”马美英说。
马美英的外甥女告诉记者,周围的人得知马美英得了乳腺癌后,崂山区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曾经找上门来,非要塞给她几千块钱,让她拿去救急,但是她坚决不要,那位工作人员在她家坐了大半天,最终还是禁不住她的软磨硬泡,被她劝了回去。
现象
在崂山好人有传承基因 2005年8月9日中午,崂山区段家埠社区一名3岁男孩从自家4楼的防盗窗上滑落,头部被卡住,命悬一线。当时正在家休息的段广智听到窗外的呼喊声,穿上拖鞋就赶去救人。危急时刻,他敲开3楼邻居家门,赤脚踹开了防盗窗,砸窗而出,用手托举着小男孩,直至邻居联系到孩子家人,把孩子抱回屋。 《青岛早报》报道此消息后,段广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托举爷爷”,2016年,他也被表彰为崂山区第五届道德模范。
昨天,记者采访中得知,马美英正是段广智的表嫂。 “马美英不光是我的表嫂,还是我学习的榜样,她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宁可自己受累,也不愿意跟别人说。 ”昨天,段广智告诉记者,崂山区的道德模范们都很尊重马美英,她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能够坚持36年的鱼水情,让众多战士尊称为“马妈妈”,这是青岛人的骄傲。
毕建奎说,崂山不光有好山好水,更有众多好人,凡人善举中彰显着城市发展中的崂山力量。近年来,崂山区先后涌现出了精神道德层面的先进典型百余人,其中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好人榜上榜人物8人,省级道德模范、山东好人、山东好人之星9人,青岛市道德模范、感动青岛年度人物15人,区级道德模范60多人,这些先进典型在引领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区域软实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幕后
从“马大姐”到“马妈妈”
这段军民鱼水情延续36年 当兵的儿子牺牲后,马美英没有被击垮,而是把更多的战士当成了“儿子”,多次上部队送出亲手做的“妈妈鞋垫”。 2008年,“兵妈妈”马美英荣膺崂山区首届道德模范。此后,她继续用凡人善举感动着身边的人。
马美英是崂山区首届道德模范,被其他道德模范们尊称为“马大姐”。这个称谓其实在36年前,也被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士们挂在嘴边。昨天上午,记者在马美英家中看到,屋内挂着很多合影照片,其中有很多是她儿子生前的合影。聊起当年的故事,马美英说这是她这一辈子最美的记忆。
马美英和老伴李春先都是沙子口街道南崂社区人,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们住在社区的一处平房里,旁边是一处部队的营房。因为为人善良,她被聘请为食堂的厨师,这一干就是3年。 “看到这些战士们喜欢吃大馒头,我就经常给他们做,还经常变着法子给他们做好吃的。 ”
和这些战士们熟悉后,马美英经常帮助战士们缝补衣服。之后,马美英和老伴在平房里开了一家小卖部,还是继续为战士们服务。时间长了,这个小卖部成了“士兵之家”。“这些战士们一开始叫我‘马大姐’,再后来叫我‘马姨’,到最后都叫我‘马妈妈’了。 ”马美英说,战士们来自全国各地,难免有时想家,他们来到小卖部后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特别是逢年过节,自己就会招待一些战士们吃饭,多的时候有10多名战士在此聚会。在小小的平房里,马美英也记不清楚迎来送走了多少战士。不少战士在复员回家前都会来到马美英的小卖部,抱一抱“马妈妈”,流着眼泪说:“谢谢马妈妈这些年来的照顾,我以后会来看您的! ”
善良淳朴的马美英,用沙子口人特有的实诚之心照顾着众多战士,那身海军蓝也在马美英的儿子李升磊幼小的心灵中扎了根,长大后去当兵成了李升磊人生理想。
“我孩子后来的表现证明他确实做到了,这让我引以为豪。 ”马美英家中,电视上方挂着儿子身着军装的照片,客厅里的书橱中一沓沓鲜红的荣誉证书,记载着儿子曾经获得的殊荣。 2003年9月,李升磊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军校,毕业后成为副艇长、海军少尉。在校期间,他曾多次荣获“优秀士兵”、“优秀党员”称号,并且热心投身公益事业,先后三次献血救人。 2005年8月,李升磊被查出患有肾病,为确保军事演习顺利进行,他带病工作,2006年8月4日,李升磊在抢修舰艇的过程中晕倒,11天后,病魔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
儿子的意外去世一下击垮了马美英,“儿子走后,感觉自己的心肝都被掏空了。 ”马美英说,感觉自己怎么也熬不过来,但一想到儿子是光荣牺牲,她觉得自己必须和儿子一样勇敢,为了儿子也要坚强地活下去。
“我记得儿子生前跟我讲过,有个战友的父亲得了重病,想要借笔钱,儿子走了,这个遗愿就让我来帮助他实现吧。 ”2007年,马美英来到儿子生前所在的舰艇部队上,带着花费1个多月缝制的鞋垫,还买上了一些水果,前来看望想念已久的“儿子们”。 “战士们一个个给我敬礼,我的眼泪哗哗地流下来,当来到儿子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我的心如刀割,我知道我要坚强下去,为了儿子。 ”
马美英悄悄地找到儿子的战友,把儿子的遗愿实现了,“孩子,我儿子生前告诉我他的这个愿望,这笔钱不多,交给你,拿回家好好给老人看看病。 ”马美英拿出了2000元积蓄,交给了这名早已经泪流满面的战士。
互动 一个好人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别人,一个好人群体就能影响一座城市,我们相信崂山好人、青岛好人,一直在温暖着我们这座城市,我们身边的世界。你眼里的马美英是怎样的好人,今天起,可以发送短信到记者手机18661788505,讲述你们之间的故事。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陈勇 樊蓉 见习记者 王格格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