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传涛
12月19日,《咬文嚼字》杂志社公布了2017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这十大差错都跟本年度各类文化、时政事件和日常生活有关,有一些是冷知识,比如老舍的舍到底念第几声,有一些是日常生活经常会误用的词,比如“领衔主演”,“非营利”误为“非盈利”,“城乡接合部”误为“城乡结合部”等。(12月19日中新网) 《咬文嚼字》杂志社每年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做法,在这样一个浮躁外加“讳疾忌医”的社会里,很容易树敌过多,给热播剧、微电影等挑错,也往往被人质疑为“没事找事”。眼下,娱乐精神大行其道,深入人心,但笔者认为,这种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与纠错精神,其实也值得点赞,有利于汉语的长久健康发展。
当然,汉语也需要与时俱进,一些与时俱进的新词可以让汉语更加丰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词习惯。但有些习惯是对的,有些习惯则是错的,正视并且勇于改正自己的发音和用词习惯,不仅仅是自身素质提升的表现,更大的意义在于,我们都用自己的努力,坚守着汉语的本源,传承着这个国度、这个民族的“方块字文明”。
尤其是在网络时代,新的词汇几乎每天都在产生,这很容易对汉语的本义产生冲击。一个小小的语法错误,可能因为公共事件的广泛传播而拥有成千上万的受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逻辑,一旦出现了一丁点的错误,都可能会让无数人改变原来的正确语法。如果不及时修正,几十年之后,我们的汉语乃至汉字文明,或许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许多朗朗上口的、背后轶事多多的成语,很可能会拥有相反的意思;而“细思极恐”“人艰不拆”这样的词,却有可能大行其道。就此而言,“年度语文差错”让我们警醒,反思自己的用语和用词,这也是坚守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
九州体育辣蛤蜊评论(
/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