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韩小伟
近日半岛记者采访获悉,2016年青岛市海洋环境公报发布,其中介绍,去年对陆源入海排污口临近海域、海洋垃圾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不同程度受到陆源入海排污的影响,超标情况与2015年相比基本持平,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水体中主要超标物质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陆源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
水质不同程度受影响
2016年青岛市实施邻近海域监测的排污口(河)共9个,排污口(河)设置在特殊利用区及旅游休闲娱乐区的各有3个,设置在港口区、农渔业区及保留区的各有1个。4个排污口设置在不劣于第一、第二类海水水质要求的海洋功能区。
海水质量5月和8月监测结果显示,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不同程度受到陆源入海排污的影响,超标情况与2015年相比基本持平。其中,5月有5个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水环境未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占所监测排污口邻近海域的56%;8月有8个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水环境未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占所监测排污口邻近海域的89%。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水体中主要超标物质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5月,2个排污口邻近海域发生了富营养化,占所监测排污口邻近海域的22%;8月,4个排污口邻近海域发生了富营养化,占所监测排污口邻近海域的44%。
8月,3个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物质量未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沉积物质量要求,占所监测排污口邻近海域的33%。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主要超标物质为石油类。
8月,5个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贝类生物质量未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生物质量要求,占所监测排污口临近海域的56%。主要超标物质为石油烃和砷。
海洋垃圾
塑料类和纸类等生活垃圾为主
2016年,对青岛第一海水浴场、石老人滨海旅游度假区等前海一线旅游区六个区域开展了漂浮垃圾和海滩垃圾监测。监测海域内以长度小于10厘米的中小块垃圾为主,特大块垃圾极少。垃圾种类以生活垃圾为主,主要为塑料类和纸类,占海洋垃圾总量的一半以上,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2016年海洋垃圾密度较往年没有明显变化。
海面漂浮垃圾 主要为塑料片、聚苯乙烯泡沫等。海面漂浮大块和特大块垃圾平均个数为29.0个/平方公里,塑料类和聚苯乙烯泡沫类垃圾数量最多,均占38.9%。表层水体小块及中块垃圾的总密度为0.2千克/平方公里,其中,塑料类垃圾密度最高。
海滩垃圾 监测区域海滩垃圾主要为塑料袋、纸片等。海滩垃圾总密度为392.9千克/平方公里,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37.5%。
■链接
一二三四类、劣四类水质,都是啥标准?
依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和《海洋功能区划分技术导则》,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为五类:一类水质:各种海水环境监测指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适用于海洋渔业海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二类水质:有一个或多个海水环境监测指标超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各种海水环境监测指标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适用于海水浴场、水产养殖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三类水质:有一个或多个海水环境监测指标超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但各种海水环境监测指标均符合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海区、滨海风景旅游区。
四类水质:有一个或多个海水环境监测指标超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但各种海水环境监测指标均符合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和海洋开放作业区。
劣四类水质:有一个或多个海水环境监测指标超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