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宁付兴
探索 告别暴利,创新款式走平民路线 一位业内人士还向记者透露,从2005年开始,作为高档家具代表的红木家具在十多年间经历了动辄飙升至上百万元的暴涨,同样也经历过突然缩水到几十万元的暴跌。2007年暴涨,2008年暴跌,2009年下半年又开始走强,2010年暴涨,2011年10月以后又开始回调,2013年新一轮涨价创新高后,2014年开始一蹶不振至今。
“在起初混乱的状况之下,一部分接触较早的红木商家快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陈艳春透露,高端红木家具业曾是暴利行业,而且还流传过“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说法。期间,一些商家又借机囤积并进行炒作,使得红木价格更是暴涨。
但这种模式不可再复制,而且早已一去不复返。
“特别是过去几年,红木市场都把未来给透支了。”有业内人士认为,2013年以来,随着红木原材料进口受限,部分红木原材料迎来高速增长期,其中大红酸枝在随后两个月时间内上涨50%,其余原材料也水涨船高。短时间内价格骤然升高,也意味着透支了未来一段时间的价格空间。
那么在现行的经济大环境之下,处在“寒冬期”的红木市场又面临洗牌,红木家具企业该如何突围?行业人员都在积极探索。
在镇江北路的富尔玛一家红木家具店内,人流还算不错。记者在这家店里看到,多数红木家具的材质是缅甸花梨,另外还有红酸枝、大红酸枝。但与别家不同的是,这家店里的家具摆放更具特色,“把家具放在一个环境之中才能更吸引人的眼球,不瞒你说,我们店里的无论是灯箱还是装修墙都很讲究,等于是直接提供了装修方案,不少买家具的顾客甚至会把装修墙也照做一面。”
随着高端木料的供应收紧,真正有收藏价值的商品供应越来越缺乏可持续性。眼下商家在对红木家具的宣传推广上,除了保值,更愿意宣传其文化价值:“对红木家具文化要进行有效传播,让一般消费者不再只是简单追求红木家具的材质,更要注重其文化内涵。”一位商家说。
采访中,有红木销售商家还介绍,近两年行业内出现了一个新的业界规律,那就是70后、80后,甚至是90后顾客越来越多。“50后、60后更看重是不是真材实料,但年轻人对款式的要求则更高。”面对新的市场形势,有家具企业在传统款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外形上的改造,来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除了款式上的创新之外,陈艳春也表示,当前的红木家具市场呼唤理性的回归,而更多异地品牌、更多工艺和风格进入市场将促进这一理性化进程。红木家具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主动放下身段,赚取合理的利润,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也将成为主流品牌争取更大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而忆古轩红木楼等商家都在积极打造岛城廉价红木市场。
“从目前的销售状态来看,这种思路还是正确的。”陈艳春说,目前他在云岭路上的直销店已经营业两个多月了,每个月的营业额都在100多万元以上。
提醒 如何分辨红木家具的优劣? “说明书我们有,如果你真心想买,就拿给你看。”一位店员介绍说,但当记者要求查看产品质量明示卡时,该店员则表示“没有”。
随后,记者又接连走访了其他几家店铺,除了富尔玛等大型卖场内的红木店里配有“1书、1卡、1证”外,其余诸多零散家居卖场均无“三证” 。
同样,上海市消保委公布的对47个商家进行实木家具“材质”及“标识”检测,合格率仅为57%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有的企业或许是尚未意识到产品保证说明书的重要性,可有的企业却是故意不标识。产品保证说明书中需明示家具的真实属性、主要用材、辅材、涂饰工艺、装饰工艺等,一旦明示,日后若被发现是鱼目混珠,企业需要负双倍赔偿责任,而故意不标识,则为造假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近半数的红木家具看似只是‘材质’及‘标识’不合格,但背后的含义却很深刻”。
期间,还有业内人士表示,红木市场的确缺少监管,“一般情况下生产环节的监管属于质检,而销售环节的监管在工商,虽然现在执行的标准一方面有利于合法经营的厂商生产出高质量的家具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在渠道上加强对红木家具市场的管理,但因规定的内容不够细致,也给平时的监管带来了难度。”
再者,如何鉴定也是一大难题。“青岛还没有认证的鉴定机构,就全国而言,权威的红木认证机构也没有几家,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除此之外,该业内人士还透露,由于红木家具的价格太过高昂,这也给相关监管部门带来困扰,使抽检成本过高,提取木样方式意味着对红木家具的破坏,而现有检测手段又无法精确到树种,抽不起、检不得、测不出,导致红木家具成为监管盲区。
对此,业内人士也呼吁,这需各方齐抓共管打出组合拳。首先,全社会要形成对潜规则的强大压力,让从事红木家具生产、销售的人和企业不敢肆意妄为。其次,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规范应进一步完善,有效弥补缺陷和漏洞并加大处罚力度。另外,涉及到的监督机关应以鲜明的态度和强大的制度执行力作威慑。
喜欢红木家具的朋友,尤其是“初来乍到”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困惑:什么样的红木家具才值得购买?如今市场上形形色色的红木家具迷乱人眼,购买时又该如何注意什么?
针对这两个问题,陈艳春总结了五个字——搬、摸、划、晃、翻。
搬,所谓搬,检测的是家具的分量。红木家具原材料的种类及用料比例不同,家具的分量也不同。通常,一个成年人如果费点劲才能搬起一把圈椅,就证明该座椅的分量正常;如果很轻松搬起来,则证明分量不够。
摸,检测含量率高低。木材含水率的高低,是影响家具质量最重要的一点。可以用手指或手掌轻轻抚摸家具面板的心板及拼缝部分,如果平整光滑,证明制作家具的木材含水率达到了北方11.4%的标准;如果有轻微开裂或炸裂现象,则证明当时制作家具的木材内部含水率偏高,质量不过关。
划,检测木材自身质量。红木家具所用原材料的优劣更与其市场价值成正比,可以在垂直于木材纹理的方向用指甲划动,并观察和体验木材管孔直径的大小。通常木材较细致、高档的,管孔直径就小,划动起来木材的挡手程度也小;而木材本身较粗糙,管孔直径大的,划动起来木材的挡手程度就较大。
晃,或者抬是检测其结构松紧。好的红木家具以坚实的榫卯结构著称,不用一颗钉子也能让家具牢固耐用。可以抬起红木座椅一侧的椅腿,然后轻轻一撒手让其落地,如果落地声音干脆有力,就证明结构松紧程度没有问题;另外,对于桌椅类红木家具,你也可以采用摇晃的方法检测榫结构的牢固性。
翻,检测用料比例。市场上的红木家具分“全红木”和“部分红木”两种,可以将桌椅等小件家具翻过来倒置,观察其内部和隐蔽部位所用的木材与主结构所用的是完全相同还是带有边材。如果完全相同,也就是全部使用心材的“全红木家具”,心材偏橘红色、紫红褐色和黑色;如果带有边材,也就是“部分红木家具”,边材偏黄色和灰褐色。
陈艳春还介绍,红木材质优劣要从密度、油性、颜色、气味、纹理、柔韧性、稳定性、细腻度、文化沉淀等多方面进行评判。虽然他从事红木家具销售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但面对混乱的红木市场时,他有时候也会“看走眼”。“因此首先要货比三家,互相比较一下,不要图便宜,再者尽量选择一些大的品牌,最好是懂行的朋友陪同选购。”陈艳春说。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