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路社区博爱志愿团队编织近千件衣物送山区

2017-01-04 10:57   来源: 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九州体育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志愿者们展示她们织的毛衣。



  文/图 半岛记者 刘晓林

  她们是一支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织女”团队,年龄最大的已经70多岁了;成立两年半的时间,她们捐了近千件衣物送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她们为了在天变冷之前织出更多的衣物,很多成员即使生病也坚持编织衣物。她们就是成武路社区博爱志愿团队的志愿者们。2016年12月20日,记者来到成武路社区,见到了团队的爱心“织女”们,听她们讲述了属于爱心的编织故事。

  翻新毛线织出新衣物

  2014年,为了发挥余热,成武路社区居民刘爱民、宋青林等在居委会的帮助下,成立了博爱志愿团队。她们主要收集那些因为大小不再合身而闲置的毛衣或是家里有织毛衣剩下的毛线团。收集到毛衣后,她们会一一拆掉,把毛线洗干净,然后再编织成新毛衣。“这件事情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需要很细致的工作。”博爱志愿团队志愿者刘爱民告诉记者,“毛衣收回后,除了一一拆掉,我们还会把毛线用洗衣液和柔顺剂洗一遍,这样不仅干净,而且织出来的毛衣穿着也舒服。”

  现在博爱志愿团队已经由开始的4个人,发展到现在的20多人,她们大部分是年过60岁的社区居民,年龄最小的52岁,年龄最大的已经70多岁了。今年64岁、家住定陶路的朱新华是看到报纸上报道博爱志愿团队后,主动报名参与的。“我觉得咱们这个志愿团队做的事情很好,就赶紧报名参加了,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小时候基本都学过织毛衣,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孩子,特别有价值。”朱新华笑道。

  现在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成武路社区博爱志愿团队的志愿者们,已经用回收的闲置毛衣和毛线织了近千件衣物。2015年11月,她们通过市妇联的“恒爱行动”,将织好的65件毛衣送到了新疆贫困地区。2016年,她们又将600多副手套送到了有需要的小朋友手中。

  多方爱心汇聚成暖流

  去年,博爱志愿团队的志愿者们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了600多副手套,其中有400多副是志愿者自己一针一线织出来的。“我们在报纸上看到孩子们的手都冻裂了,觉得很可怜,怎么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他们送去温暖。”今年62岁、成武路社区博爱驿站的成员刘爱民告诉记者,自从知道了《半岛都市报》“千副手套温暖小手”活动后,她们社区的“织女”们就忙活起来。“我把原来别人捐的毛线洗干净,然后再配好色分给大家,我们社区的大姐们就在空余时间一起织手套,你十副我八副的。”刘爱民说道。

  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赶进度,很多志愿者们即使生病了,也坚持着织手套。今年68岁的宋青琳是博爱志愿团队的技术指导,为了在规定的时间给小朋友织更多的手套,她手都肿了,依然在坚持着。“我们宋姐那个阶段,基本上是一边打吊瓶一边织毛衣,特别不容易。”刘爱民告诉记者。“我十几岁就学会织毛衣了,比较熟练,一般团队里需要织什么,织多大的尺寸,基本都是我来确定。”宋青琳说道。

  其实,在博爱志愿团队成立两年半的时间里,感人的事情很多。在刘爱民手里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了所有献爱心人的名字和捐赠数量,这些人有的来自李沧区、有的来自崂山区,还有的来自城阳区。“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汇聚在一起就是一股暖流,我们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温暖更多的人。”刘爱民说,“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献出一份爱心。”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焦琳]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九州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