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没公车不愿下乡"

2016-05-30 11:29   来源: 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九州体育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张贵峰

  公车改革实施以来,“围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式走马观花的下乡走访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地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或集中调配车辆的形式,提高了公车的利用率。但记者在湖南、河南、山西等地采访时发现,个别地方干部出现了“没公车不愿下乡”、“尽量少下乡”的情况。

  “没公车不愿下乡”,一些地方干部的这种“不下乡”逻辑,显然十分荒谬。众所周知,依据公车改革方案,随着“一般公务用车”的取消,各级公职人员都配套发放了相应数量的“公务交通补贴”,而既然是“公务交通补贴”,无疑就理应名副其实地用于包括“下乡”在内的公务交通出行。否则,一面享受着不菲的补贴,一面又“不愿下乡”,无形中将“车补”视为一种变相福利,势必有违公车改革“实现公务出行便捷合理”的根本目的。

  另一方面,从干部“下乡”的实际需要角度来看,“公车”岂能成为“下乡”的必要条件或者唯一交通工具和方式?难道没有公车,官员就不能通过其他交通工具和方式“下乡”?这诚如有专家质疑的,“在没有公车的年代,老一辈的基层干部不也都坚持下乡吗?”

  当然,在批驳否定的同时,也应当承认,在公车改革语境下,之所以会出现“没公车不愿下乡”现象,实际上也与目前一些地方公车改革的相关配套措施、制度仍不够健全完善密切相关。因此,要想有效避免“没公车不愿下乡”现象,笔者以为,也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从公车改革的角度,应按照中央车改方案,进一步严格落实并完善相关的车改配套措施和制度,如进一步细化厘清“车补”的补贴保障范围、搞好“车补”与“差旅费”的衔接配套,避免一些官员以“车补不够用”为由拒绝远距离下乡。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还应从加强官员工作作风建设入手,进一步健全完善针对干部“下乡”的严格监督考核和问责机制。

  

九州体育辣蛤蜊评论(/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没公车 不愿下乡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九州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