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密市市场监管局努力构建服务发展、市场监管、消费维权、效能建设四大工作新体系。把建设服务型机关作为新型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将监管寓于服务之中,坚持依法行政,构建小机关大服务格局,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开创食品安全监管新局面
一是强化技术支撑。市政府投资6300多万元建设的市检验检测中心取得检验资质并投入使用。推行“一本通”,健全食品安全可追溯机制,实现了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有效衔接,解决大型餐饮单位、学校食堂索证索票难的问题。二是强化管理支撑,推行网格化监管。认真推行网格化、AB角监管制度,创城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分工,对所分管的领域实行网格化监管和AB角包靠监管,保证监管有人、有岗、有责。同时,强力推进食品药品“三九九”专项整治和“食品安全百日会战”,先后开展了冷冻肉、大桶水、豆制品、鲜奶吧、食用明胶、集体食堂、学校及周边、六小食品、酒类、医疗器械等专项整治22项,共查办食品、药品类案件619起。三是强化政策支撑。针对上级要求和创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政府名义,组织召开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会议和推进会议,落实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待遇216.8万元,调动了村级协管员工作积极性。四是强化宣传支撑,认真开展“双四” 宣教、“三个百千万”等活动。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坚持简政放权,改革工商登记方式,改注册资本实缴制为认缴登记制,改“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自2015年10月1日起,全面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将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合并发放。商事制度改革措施落地,减少了行政审批事项,转变了政府职能,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使市场主体呈现出“井喷式”增长,促进了就业,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了创业创新。截止12月20日,全市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16678家,注册资本(金)82.50 亿元。其中服务业数量明显增长,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活力,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步伐。
保障“三个安全”,营造平安和谐的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连续不断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危化品企业专项大检查、深化“打非治违”专项整治等8个专项整治活动。二是加强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药品流通领域电子监管,开展药品零售企业入网、核注核销工作。在全市药店中开展了以“六统一、六禁止、六承诺、三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规范药店提升行动,得到潍坊市药监局的充分肯定。进一步规范了药械市场秩序。三是加强工业产品质量监管。开展了全市12家实验室年度自查审查工作。开展了12类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调查登记企业156家,检查获证企业30余家。四是开展重大活动安全保障行动。在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运行方面共完成重大活动保障5次。特别是潍坊市第19届运动会、高考、中考保障期间,监管人员严格履行监管职责,确保了重大活动期间安全。
惠及民生为己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认真开展“红盾护农”、“红盾网剑”、鞋类产品、轮胎、人造板等专项整治,查处各类案件1382起。一是搭建全新的消费维权平台。整合工商12315、质监12365、食药监12331组建新的投诉举报中心,实行24小时值守,确保不空岗、不漏接。二是农资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开展了农资打假“红盾护农”行动,实施了全市化肥质量抽检工作。三是开展轮胎质量专项整治,打击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等违法行为,共抽检轮胎企业12家,处罚7家,保障了辖区内轮胎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开展鞋类产品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对鞋类行业的调查摸底和全面分析,确定以无证生产、假冒伪劣为整治重点。五是开展无证生产细木工板专项整治,深入到井沟镇、阚家镇等重点区域,查处无证生产细木工板 28 起,没收细木工板72张。六是认真组织开展“3.15”纪念活动,活动期间组织了由24家执法部门参加的消费者权益日咨询服务现场,开展了真假商品对比展示等宣传活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七是网络市场监管取得新进展,完成了辖区内ICP数据建档工作、市场主体的搜索率达到了100%,受到了潍坊市工商局的充分肯定。八是认真开展重点领域专项维权行动,以家用电器、装饰装修材料、交通工具、服装鞋帽、日用洗化、棉絮制品等商品为重点,消费维权查处89件,挽回经济损失20多万元。今年以来,全局共受理咨询服务963件,处理各类投诉举报613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0多万元;其中,市长公开电话、“民生在线”103件,处置回复率达100%。
以服务发展为目标,打造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支持、引导和帮助企业开展融资服务,加强质量、计量管理,推进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引领,以名牌名标拉动,实现了骨干企业品牌化、优势企业标准化的发展目标。一是规范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根据上级要求,确定了计量标准器具核准、制造(非重点管理范围内的)、修理计量器具许可、专项计量授权、食品经营许可5项行政审批项目,对上述五种审批项目分别编写了服务指南、业务手册,并且分别确立了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方案。二是助企业融资推动发展。积极为企业融资出点子、想办法。发挥动产抵押登记、股权质押、商标权质押等多元化助企融资体系作用,想方设法为企业开展融资服务。三是抓认证认可服务,把好入口关。认真抓好食品流通和餐饮环节二证合一改革,统一为食品经营许可证,全年共受理审批889件;狠抓《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的换证和认证工作。四是名牌名标服务进展顺利。重点培育山东名牌、省长质量奖、潍坊市长质量奖企业12家,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企业5家。加强“三书一表”商标行政指导和服务机制的日常落实,共提出商标行政指导建议260多条,企业商标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五是标准化工作成效显著。按照“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产品”的理念,积极开展标准化服务。
本网实习记者: 李志男 通讯员:周楠
[编辑: 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