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人民医院产科工作人员在忙碌工作。
春节本是个合家团聚的日子,对于医护工作者来说,他们却要坚守在工作岗位,守护着患者的健康。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老慢支(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老慢支”)、哮喘、肺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较多,同时,产科病房的人也络绎不绝,“猴宝宝”扎堆出生。
呼吸内科:
疾病“闹腾”,患者扎堆
2月16日早晨8时15分,城阳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病房医护人员交接班后,护士们正在忙着给患者做晨护、测血压、打针换药……随处可见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近50张床位全住满了!”记者从呼吸科了解到,春节期间,呼吸科的医生一点儿都没闲着。而近期岛城天气的变化以及春季流感,可能将使呼吸道疾病患者持续增加。
“就诊住院的呼吸疾病患者比往年增长了20%。”城阳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代先慧介绍说,今年春节,呼吸科平均每天要接诊80~100人左右,仅除夕下午比较“冷清”,大年初一开始就有因突发哮喘导致呼吸衰竭的老人抢救住院。“住院的基本都是老慢支、哮喘及肺炎的患者,多是60岁以上的人群。”
据了解,呼吸科病房的47张床位早在大年初二就已经全部住满了,如今已经超负荷地接收了十多名患者,“这些还基本都是重症患者。”
82岁的张奶奶,既往有老慢支、高血压病史,年前在呼吸科住院治疗老慢支,后来好转就出院回家过年了。大年初三又出现胸闷、心慌、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家人赶紧将她送到医院就诊,入院经医生初步查体后,考虑患者不仅有老慢支发作,还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紧急收入呼吸科病房,给予舒张支气管、抗感染、利尿等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现在患者病情稳定。
代主任分析,近日气温变化大、空气湿度较低,冬季本是流感高发季节,是造成呼吸道患者增多的主要原因。春节期间骤冷骤热,患者呼吸道局部防御力降低,原先存在于呼吸道或外界侵入的病毒和细菌则趁机迅速繁殖,常继发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加之春节频繁地走亲访友,病菌又趁机波及更多的人。同时,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等空气质量降低,很多人生活、饮食都不规律等,造成抵抗力也会下降,使得呼吸疾病增多。
代主任提醒广大市民,冬春季节易发生呼吸道疾病,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减衣物,同时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另外家中及工作环境要经常通风,保证空气流通,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心血管内科:
春节长假“救心”忙
2月15日早晨8时,记者来到城阳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王均志主任正在进行查房,春节期间心内科的患者有增无减,原本的48张病床加到60张,长假期间共成功抢救6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20多名危重患者,心脏重症监护室满负荷运转,患者最多时达到了10名。
75岁的王大爷,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春节期间子女们都从外地回家过年,他前前后后地张罗,还邀请了不少亲朋好友到家中做客,平时基本不饮酒的他,不听家人劝阻,连续几天喝了不少,初三那天就感到心脏闷痛、胸闷,后来症状加重,出现气紧、眩晕、虚弱、心绞痛症状,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冠心病发作,需要住院治疗。
“长假一开始,我们就接诊了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内科主任王均志带领的团队在患者确诊后第一时间就对其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手术,目前患者都恢复良好。
为何节假日期间心脑血管疾病反而高发?心内科副主任祝斌分析说,春节期间很多家庭安排了聚会或活动,老年人往往比较兴奋激动,家务活又比平时多出不少,容易诱发心肌梗死等疾病发作,再加上春节期间忽冷忽热,这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产科:
7天接生115名“猴宝宝”
2月14日一大早,城阳人民医院产科病房的人已经络绎不绝,随处可见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记者了解到,仅春节之后这7天,产科就接生了115名“猴宝宝”,其中还有3对双胞胎“猴宝宝”。
“猴年生宝宝的人明显增多了。”产科主任方建红介绍说,今年春节,共收入院119人,每天顺产的基本在10人左右(其中5人是瘢痕子宫顺产),除此之外,还开展了44台手术,“每个人都忙得团团转,连喝水、上厕所都要挤时间。”这个春节对于她们来说,和平日上班没有任何区别。
48岁的李秀娟主任医师在城阳人民医院产科工作已经近20年,工作以来的每个春节几乎都在医院度过。“习惯了,一般5天轮一个夜班,这么多年来感觉医院就是我的家。”李主任说,随着二孩政策放开,高龄产妇增多,病人的情况更加复杂,很多孕妇都想生个“猴宝宝”,工作量也随之增多。
胎心监护、打针换药、核对医嘱、写病历、术前术后宣教、母乳喂养指导……产科医护工作的忙碌程度,很难用言语描述,尤其是碰到急诊,整个科室就像一个“战场”。“90后”助产师孙华是第一次在产房里过春节,“选择了这个行业,我就知道会牺牲很多其他东西,但看到母婴平安,心里的满足感和快乐不是所有人都能体会的。”
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节期间城阳人民医院产科未雨绸缪安排了医护人员260余人次值班,产科的病人数量比前几年同期增长了60%左右。
虽然春节期间工作忙碌,也难与家人团聚,但是医护人员们都毫无怨言,能确保每一名产妇和新生儿健康平安,对她们来说,一切都是值得的。 文/图 记者 张彤 通讯员 李春燕
■链接
心血管疾病患者为啥“井喷”
春节期间聚餐较多,人较易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导致血管内脂质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心脏病发作等疾病。
亲朋好友团聚时往往会打牌、玩麻将,久坐不动神经却异常紧张,这些游戏很容易让人情绪过于激动,特别是老年人,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有可能诱发心脏病的突然发作。
春节期间,很多人作息紊乱,严重休息不足,加上应酬多,大量吸氧、饮酒,都会使心率增快、血压增高,易诱发冠心病。
突发心血管疾病,往往会出现哪些症状?
胸痛或压迫感;上肢、肩背、颈部或下颌痛;呼吸困难;头晕、出冷汗;胃部不适或疼痛;明显疲劳乏力。
春节已过,日常应该如何“护心”?
春节假期已过,节后“护心”尤为重要。不能因为假期没有发生心血管病事件就放松警惕,应继续保持低盐低脂的清淡饮食,遵医嘱服药,一旦出现胸痛气促等不适症状不可拖延,应立即就诊。对于上班族来说更应“收收心”,避免恢复工作后的焦虑、烦躁心态,调整规律作息;而平时独居的老人节后又将面临亲人分别,情绪上应更加注意控制,可以多出去散散心,和老朋友聊聊天,分散一些注意力。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