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晚间,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证券,600030.SH)公告称,因公司涉嫌违反《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中信证券表示,将全面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调查工作,同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此外,公司目前经营情况正常。
同日,国信证券也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国信证券26日晚间公告称,公司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违反《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根据有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今年以来,中信证券风波不断。6月A股市场大跌,在国家队强力救市之后,中信证券多位高层因涉嫌内幕交易陆续被调查。今年以来,中信证券已有11人被调查,半数为执行委员会成员(中信证券最高经营管理机构),其中包括总经理程博明。
11月25日,中信证券还因场外衍生品月报数据错误被中国证券业协会点名。中证协称,中信证券场外衍生品月报数据中,互换业务累计虚增10633.63亿元。此后,中信证券紧急回应,这是因为系统升级造成对外报送个别信息错误。
除此之外,中信证券还经历了最高层领导的人事调整。11月17日,中信证券召开内部中高层会议,会上宣布公司董事长王东明因年龄原因,提出将不再参加第六届董事会的董事候选人提名。至此,中信证券成立20周年后,在中信证券任职13年的董事长王东明宣告退休。
此前的10月23日,中信证券“20岁生日”的前两天,王东明领导的执行委员会在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中称:“今年公司经历了重大考验,希望20岁生日成为公司新的起点。”据新华社等
链接
中信证券回应虚增1.06万亿互换业务
中信证券似乎又“摊上事儿”了。11月25日,中信证券虚增互换业务1.06万亿的消息在市场中广为流传。中午,中信证券紧急回应称,因系统升级造成对外报送个别信息的错误。
11月24日,中证协公布了场外证券业务开展情况报告。报告称,发现中信证券自2015年4月至9月报送的场外衍生品月报数据出现重大误差,造成其间各月互换业务新增规模及终止规模同时虚增(累计虚增额达10633.63亿元),但未对每月存量规模造成影响。
中证协指出,“该误差影响范围包括2015年4月至9月各期《证券公司场外业务数据统计报表》中互换业务月度新增、终止及年度累计规模,相关数据已在本期报告中予以修正。协会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
专业人士指出,互换业务,是指证券公司与投资者根据协议约定,在未来某一期限内针对特定股票的收益变现与固定利率进行现金交换。包括固定利率和股票收益互换、股票收益和固定利率互换、股票收益和股票收益互换三种类型。
中信证券有关人士25日回应称,该数据确实属于“技术上的误报”,是公司系统升级造成对外报送个别信息的错误,主要涉及互换业务2015年4月至9月新增规模和终止规模的数据错误,但存量规模数据是正确的。
中信证券同时称,公司在发现相关问题后,已于11月初进行了数据更正。当前公司互换业务的规模不超过400亿元。此外,有券商人士称,今年4月份起,中证协开始要求各家券商逐月报送场外证券业务数据,其中包括收益互换等衍生业务数据。9月份后,中证协变更了场外数据报送格式。而中信证券的误报期,刚好发生在中证协要求逐月报告的4月到9月内。
值得注意的是,26日有消息称证监会叫停融资类收益互换。据相关人士称,多家券商近日已接到监管部门通知,不得通过场外衍生品业务向客户融出资金,供客户交易沪深交易所及新三板上市、挂牌公司股票。熟悉此类业务的券商人士称,此举针对的主要是通过收益互换形成的融资杠杆。 宗文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