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劭强
9月8日,淮南女大学生在其个人微博称“扶老人被讹寻目击证人”,之后此事历经一波三折。21日,记者从淮南警方获悉,经多方调查取证,警方认定这是一起交通事故,女大学生骑车经过老人时相互有接触,女大学生承担主要责任,老人承担次要责任。(本报9月22日A28版报道) 虽然警方给出了调查结论,但即便如此,女大学生是否撞到了老人,在公众心中仍然是一个疑问。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可见的视频资料,警方所说的多方调查取证到底是何种调查取证,具体的证据又是什么,人们不得而知。在真相没有完全呈现时,人们选择了将信将疑。
当真相和信任缺失时,扶老人被讹很容易成为舆论热点,甚至成为一种固定的认知模式。于是,就存在这样的风险:明明撞倒了老人,明明扶老人是一种责任,但是却可以公开宣称自己是被冤枉的,并且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获得舆论支持。当然,也可能存在相反的风险:扶老人者确实是被冤枉的,被扶的老人确实是在讹人,无论其具体的动机是什么。在两种风险都存在的情况下,人们只能选择不去扶老人,或者抛出个所谓的“技术性扶老”。在风险的威胁下,人心不可避免地跌倒——最好是袖手旁观,这意味着与己无关、万事大吉。
面对风险,唯有真相和规则能够扶起跌倒的人心。所以,即便真相难求,也应该努力去接近真相,以真相实现信息对称,以真相纾解信任焦虑,让扶起老人变成一种可以说清可以查验的社会行为;即便成见存在,也应耐心等待真相并按照规则作出准确处理和正确判断,让说出真相承担责任成为一种基本社会意识。这就意味着,那些故意隐藏真相和破坏规则者应该付出代价——讹人的人,说谎的人,作伪证的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如此,真相才可以得出,规则才可以被尊重。此时,新闻反转并不可怕,只要那些在反转过程中的谎言和缪行可以得到矫正和受到处罚,真相和规则的力量就会自动显现。
九州体育辣蛤蜊评论(
/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