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整体定位及三省市功能定位公布

2015-08-24 13:54   来源: 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九州体育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动会议,就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安排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印发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相关问题进行解读,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远期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解读京津冀一体化

    京津过“胖”,周边太“瘦”

  1.京津冀为什么要协同发展?

  目前京津冀地区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北京集聚过多的非首都功能,“大城市病”问题突出,人口过度膨胀,交通日益拥堵,大气污染严重,房价持续高涨。京津过于“肥胖”,周边中小城市过于“瘦弱”,特别是河北与京津两市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2.仨省市具体定位是什么?

  京津冀整体定位:“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三省市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3.协同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协同发展机制有效运转,区域内发展差距趋于缩小,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新局面。

  远期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4.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什么?

  重点是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九州体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四类非首都功能。

  5.哪些领域会先突破?

  交通一体化:重点是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加快构建现代化的津冀港口群,打造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

  生态环保:重点是联防联控环境污染,建立一体化的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环境污染治理。

  产业升级转移:加强三省市产业发展规划衔接,加快津冀承接平台建设,加强京津冀产业协作等。

  6.怎么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

  目前,河北省在社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层次上差异明显,有些方面甚至呈现“断崖式”差距。

  7.重点改革哪些领域?

  一是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二是构建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三是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

  据新华社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孙瑶瑶]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京津冀 一体化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九州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