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耿大军在给孩子洗脚。(耿大军供图)
在家里面,他是一个坚韧顽强、豁达随和的单亲爸爸,又是一个缝洗浆补、煎炒烹炸的全能爸爸;在社会上,他是一个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睿智爸爸,更是一个乐于助人、激情无限的给力爸爸……又是一年父亲节,对于单亲爸爸耿大军来说,最好的礼物恐怕就是儿子给自己写的一封信。记者了解到,耿大军的儿子豪豪是青岛二中卓越班的班长,刚参加完高考的他可能会离开父亲经历大学生活。记者了解到,13年来,这对优秀的父子俩相依为命,最艰难的时候曾一起住在学校教室里。
儿子参加完高考,使命暂时完成 “马上孩子要去外面上大学了,我作为父亲的使命也暂时完成。接下来,我们全家人将搬到崂山海边的房子里一起生活,我们将在那里进入新的生活状态。”这几天,耿大军一直为自己在崂山雕龙嘴开的客栈奔波着。他说,等儿子上了大学之后,他们一大家子人就搬到雕龙嘴这个“中国最美渔村”里一起生活,对房子剩下的空间,耿大军也想好了,全家人将一起经营一个名为“青岛那边慢生活”的主题客栈。
“儿子之所以能成长得这么好,最大的功劳莫过于和谐的家风。我们家是一大家族,20多口人的关系非常融洽,几乎每周必聚。”耿大军曾经在一次电视录制中问过现场观众,谁家能每周都有个大家族的聚会,结果没有人举手。“我们一家人不管老小都可以为一件事情进行辩论,是非常民主开放的。”耿大军说,这样和谐的家风也让儿子得以健康成长。
在高考之前,耿大军就和儿子交流过,儿子定的目标学校全是北京。“他觉得作为一个文科生,肯定要去北京这种具有文化底蕴的地方。”耿大军听后心里不是滋味,多年来和儿子相依为命,儿子即将离开,心中难免不舍。“前几天我就开玩笑跟儿子说,我说等你走了我就成空巢老人了。”耿大军说,他曾经想过等到儿子走了,他就去学校附近租个房子,结果被儿子劝了回去。“儿子非常懂事,他觉得我更应该留下来照顾他奶奶。”就这样,耿大军忙着建造一个主题客栈。“18岁的时候,他和同学们一起过生日,我送了每人一把汉剑,当时儿子不解。”如今,他告诉儿子,拿着剑下山去吧。“孩子始终要和父母分离,作为一个男人,一定要去承担一个责任。这把剑寓意很多,可以去保护家人、开天辟地……”
在别人看来,豪豪是非常优秀的。他于201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青岛2中,后任卓越班班长、校民主议事会副秘书长兼《青报》主编,至今连续做了30余场介绍学习生活、学习经验的公益演讲。高中在校期间获得过青岛科技节作品一等奖,青岛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论文一等奖,全国中学生历史记录大赛一等奖等。凭借这些,他在之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初试时,就已经通过了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的筛选,现在他即将面临高考的第二轮选拔。
居无定所,10年搬了8次家 记者了解到,耿大军目前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以自由撰稿和艺术设计为生。作为一名“专业爸爸”,耿大军曾接受邀请或自发组织有关家庭九州体育的社会公益讲座数十场,还接连获得过全国水科技发明赛、中国少科院小院士、全国中学生历史记录大赛、全国中学生劳技大赛等方面的优秀辅导老师称号。在与记者谈起过去十几年来与儿子相依为命的经历时,耿大军有说不完的话题。
“儿子5岁的时候,我跟他妈妈就离婚了,从那之后到现在13年了,我们俩一直相依为命。”他说,在儿子上高中之前的十年时间里,他们俩几乎天天在一起,“他跟着我先后搬过8次家,我们没有自己的房子,都是租房住”。耿大军说他刚开始一个人带孩子的时候,还是一名职业九州体育的老师,因为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忙不过来的时候,儿子经常跟他吃住在教室里。
豪豪在回忆的时候也说,小时候邀请同学到家里玩,经常被问“去你哪个家”。他说,“之后我跟着爸爸辗转于各个地方居住,有的时候住在沙发上。现在想来,和我爸爸在一起的时候,80%的时间我们都是睡在一张床上。”豪豪说,如今回想,其实爸爸是有能力给他一个稳定的环境的,比如住在奶奶家里,但是爸爸可能觉得孩子要和爸爸在一起,“所以,当时我也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给爸爸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我们家里的家具都很简单,家里有两张书桌,有个洗衣机,我们就经常拿洗衣机当餐桌。因为经常搬家,所以生活用品都很简单。”豪豪告诉记者,他和爸爸有很多书,每次搬家都放在很多箱子里。他有的时候开玩笑说,他们家只有“书”“箱子”“门”和“地”,所以是“书香门第”。
耿大军说,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他们还曾住过月租37.5元的公租房。不过,虽然父子俩的生活过得清贫了些,但对于儿子的成长,耿大军却一点都不含糊。“我们经常做一些不花钱或者花钱很少就能取得不错成绩的事情,小时候他回来说同学表演节目受到欢迎,也想学一门技能。”耿大军跟儿子说,“那我们学习背书,结果儿子欣然答应。当时很短时间就背诵千字文,在课堂表演受到欢迎。”
关键三年,辞职专门陪儿子“玩” 儿子初一那年,耿大军的父亲病重,又要兼顾儿子的学业,他放弃了工作,成为一名“全职儿子”和“全职爸爸”。白天照顾父亲服汤喂药,早晚照顾儿子饮食起居,稍有空闲的时候自己还要做些工作,谋点生计。在那段时间里,耿大军经历了人生中最繁忙的阶段,也完成了陪伴父亲最后时光和抚养儿子的两大重任。
“我觉得从12岁到15岁,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但是对于我来讲,是没有很大变化的。”耿大军说,他愿意用自己的三年来陪伴儿子使劲“玩”。耿大军说的“玩”是参加各种活动,让孩子去接受学校里不常接触的一些事情。“我们家里有自行车、登山装备、潜水装备等,孩子从小我就带他玩这些户外运动,既能强健体魄,还能磨练意志。”同时,耿大军还鼓励儿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帆船运动、头脑奥林匹克、航海模型等各项比赛,“我常跟儿子说,既然咱们家经济条件不好,咱就多参加点学校里不花钱的活动,所以学校里大大小小的活动基本上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除此之外,豪豪还组织同学搞过“心系甘肃韭菜冲小学”的爱心募捐和义卖活动;跟同学们一起参加过很多种社区爱心活动,比如:清除小广告、发现社区火灾隐患、慰问福利院老人等。父子两人还一起组织和参与了社会上有关亲子关系和家庭九州体育的公益活动,一起携手组建了“中学生励志演讲俱乐部”,亲自上台且鼓励发动了数十人上台,进行过数十场励志主题的公益演讲,以及组织中学生辩论赛、模联活动营等。“很多活动我们都是通过网络发起的,让很多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参与进来,这些活动都是公益性的,目的就是大家一起交流学习,那时我们几乎走遍了市区的肯德基、麦当劳,把那里当成我们的学习场所,经常买点吃的喝的就在那里坐上一整天。”耿大军告诉记者。
■链接
父亲写给儿子的文字 2014年教师节的那天晚上,耿大军编写了一段文字:
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棵树,尊重每一棵树,就无不材之木。
不论他是樯橹椽檩,还是枕木斗筲,哪怕他仅仅是炉火中的一捧芦柴,那也是他来到这世界的使命与任务。
当他们还是一棵小苗或是一颗颗种子时,也许,我们谁也不知道他们的未来会是怎样一棵树,会是一棵什么树?
是榆柳桑槐?还是松柏杉桧?
我们只是悉心地呵护着,期待着他们长大。
提供给他们适合生长的阳光、雨露、泥土。
于是,他们孕育、发芽……
他若是一棵云杉,那么,就让他直插云霄;
他若是一株绿柳,那么,就让他柔枝轻拂;
他若只是一丛灌木,那么,就让他守护大地;
他即便是一片茵草,我们,就让他去承踏固土.....。
需要我们,
欣赏每一棵树,陪他们风餐露宿;
呵护每一棵树,为他们呕心吐哺;
他们都将成材,
未来,他们将各领风骚,迎风斗雨,风华绝代,于无声处!
父亲节,儿子一封信感动老爸 虽然父子之间像朋友一样交流沟通,但是和众多单亲家庭一样,豪豪同样经历过亲情缺失带来的缺憾和委屈,也同样经历过青春期与更年期的矛盾冲突,但最终,他们都能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理性化解冲突、宽容面对误会。
随着孩子参加完高考,耿大军感叹他与儿子十几年相依为命的时光也即将结束。有时候,他也会重温那些年陪儿子一起上学的日子,那些日子里,父子俩一起说过的话耿大军几乎都留下了录音,“等我老了的时候,就再拿出来听听,想想那些年与儿子一起走过的日子。”
豪豪告诉记者,端午节当天一大家子人在崂山度过,他特意给老爸烤肉吃。在18岁这个重要的时刻,在父亲节这个节点,他其实藏着很多话,想要跟爸爸说。于是,他把一些心里话写成一封信。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都十八岁了。十八岁,意味着脱离了小孩的身份,我知道成年意味着什么……我并不知道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但我有十足的信心和积极的心态,我会以像你一样的泼辣的性格,去直面前面的精彩!”豪豪在心中回忆了一些小时候的故事,说起爸爸用冰糕“诱骗”他读《朱子家训》《千字文》。“还记得初中的时候,你为了让我不看电视,决定自己也不看了,毅然决然地把电视搬走,这也就养成了我没事看书的习惯。”
在信的最后,他说:“时间过得真快,填完志愿,我就要成为大学生了……你有意或无意教给我的,我都不会忘记。爸爸,谢谢你十多年来的照顾,九州体育,陪伴。放心吧,我会一路披荆斩棘!”
“信中的很多事情其实都很普通,我们平日里就是这么交流的。”耿大军说,收到这份礼物觉得很开心。记者 郝园园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