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热爱公益永不言老 成马路"特殊标志"

2015-01-06 09:17   来源: 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九州体育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近日,24名市北区居民获评首批善行义举四德榜“榜上有名”先模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还被做成了台历,印制了6000份发放到各个街道和单位。代芳伟作为24名四德先模人物之一,虽然年纪已至六旬,却把自己当成年轻人一样坚持从事公共文明引导的公益事业,永不言“老”。

  六旬老人成马路“特殊标志

  今年62岁的代芳伟是市北区台东街道的一名普通市民,原本,他退休后的生活也应该像多数老人一样闲适自在,但是他自从加入了青岛市首批公共文明引导志愿者,从2013年5月22日到岗后,他坚持每天上岗,到现在出勤率达到100%。近日,他又被评上了市北区首批善行义举四德榜“榜上有名”先模人物,事迹被印在了6000份台历上。

  代芳伟是台东街道的志愿者,日常任务就是在长春路和威海路路口解开交通上的“死疙瘩”。每天早上7时30分,代芳伟会准时出现在路口,开始引导行人过马路,干将近两个小时,上班早高峰过后,他才能抽空喝杯水休息休息。到了晚上的下班早高峰,代芳伟会在路口一直指挥到天黑。“这个路口可以说是车辆最多的,我尤其要看准右转弯的车辆,因为旁边有个消防队,一定要保证消防车先走,不能让私家车挡了道。”一年半的时间,他风雨无阻,几乎成了这片区域的一个特殊标志。

  坚持学习拾金不昧赢好评

  “代芳伟十分乐于助人,平时行人问路或者有其他的需求,他都积极回应、尽力满足,以微笑服务,甚至还化解过很多交通引起的矛盾和摩擦。”代芳伟的同事说。而对此,他这样解释,“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我作为公共文明引导志愿者,不应该只停留在交通秩序文明畅通上,还应该将面对任何事时,人与人之间都要保持文明礼让的正能量传递出去。”

  此外,代芳伟还多次拾金不昧,赢得了大家更多的尊重和信服。有一个下雨天,代芳伟在引导行人过马路时发现地上有个钱包,“当时正好快要下班了,但失主迟迟没有出现,我就一边继续引导交通一边揣着钱包在雨中等候。”代芳伟说,因为害怕失主找不到钱包而着急,他就一直等着 ,终于,一个小时以后,失主终于现身了。失而复得的失主激动地要拿出钱感谢代芳伟,他却坚决谢绝了。“那次虽然比平时工作时间多站了一个多小时,但是我心里格外高兴,觉得自己帮助了别人。”

  永不言“老”想一直做公益

  代芳伟认为 ,参加志愿者活动是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贡献力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他要求自己要时时刻刻把社会责任感装进心里。他每天都要提醒行人不要随意丢弃杂物纸屑,要将垃圾扔入垃圾桶,提醒大家不要随地吐痰。有时执勤时,人流量大,垃圾桶少,有的行人便乱丢杂物,造成地面脏乱,影响了周边环境卫生,代芳伟就和同伴们联系周边商户要来纸盒自制垃圾桶,有时候自己准备垃圾袋,放置在候车区和车站附近,方便乘客和路人丢弃杂物。在他的带领下,周边的地面没有了纸片和果皮等垃圾,环境变得更整洁、更舒心了。

  “我今年62岁了,但我从来不觉得自己老。这次被评上市北区首批四德人物,我很高兴,但也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以后还要继续努力。”代芳伟谦虚地说,他觉得做志愿者快乐又充实,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就会一直做下去。

  文/图 记者 朱薪雨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九州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