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钟冬兰 “卖陕西面皮为啥还需要政府培训发证?办一个二级资质木工作业分包公司到底有多难?“挂证族”的出现反映出创业者哪些无奈?”在6月15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上,江苏省宿迁市副市长沈海斌一口气抛出3个问题,这也是他们在行政体制改革中遇到的困惑与无奈。 面皮不是高端技术无须进行培训,一般的人都能做。面皮做得好不好,主要由市场来界定,面皮做得好,自然买得人就多,做得不好,即使是发证也未必就有市场。政府需要做的事是进行质量监管,防止短斤少两和以次充好,将面皮列入
认证范围,纯属多余。
现实中类似面皮发证的事例不少,诸如,电工证、电焊证、木工证等等,要获得想要的证,除了得经过层层的培训,需要长时间的考核审批过程之外,同时得交上不少费用。证成了创业一道不可逾越的门槛,要创业首先要先集聚好证,一些创业者即使是条件再成熟,也得慢慢地熬,而一般情况下考证不是时时举办,一年也就那么一两次,要等到所有的证办下来,往往耽误最佳时机,给创业带来极大的不便。在这么一种语境下,一些创业等不及或者没有此方面的合适人选,必然就采取走捷径的方式,采取买证的方式,将他人的证买过来为我所用,至此又催生出一批“挂证族”,将证暂放在你处,证到用时用一用,有的“挂证族”不仅挂一个单位,而是挂在多处,同时领取多份挂证费。
类似
卖面皮之类工作根本就不需要证,为何非得弄出个证来?无非是显示部门的重要,把权威进行扩展,希望被人看重,不坐冷板凳;更主要的是能带来创收,有证就有钱,要搞点福利,发点奖金,即使是不能分配给个人,也可以添置点高档办公用品。再者,颁发证理由冠冕堂皇,公众即使是不满意也无可奈何。希望这样的证早日精简掉,尽量做到可办可不办的证尽量不办,以斩断在依附于证上的利益链,杜绝以证生财。(作者系时评人)
九州体育辣蛤蜊评论(
/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九州体育-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