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3岁的张世平在青岛野生动物救助协会已经志愿服务六年多,在这期间,他和协会的十几位成员以及上百位大学生志愿者们一起上山下湖,组织公益活动,救助各种受伤的鸟儿,也遇到了各种阻力,但并没有打击他们的热情,六年救助的鸟儿加起来有数千只,很多鸟儿最后都放飞了,但是放飞之后还有不少鸟儿都回到了救助点,把救助点当成自己的家……
6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湖光山色小区里面的青岛市野生动物救助协会救助站,这个救助站是一个临时的窝棚,负责人张世平说,“每年候鸟迁徙时,浮山上经常有人放上大网来网鸟,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上山看看,有时一次救下200多只鸟儿,很多鸟儿都受伤了,我们就把它们送到救助站,治好之后再放飞,为了救这些鸟儿,我看了不少书,请教过兽医,我现在就可以给鸟儿治伤治病了,每年救下来的国家二级和二级以上保护动物就有200多只,更不用提那些叫不上名字的鸟儿了。”
除了上山之外,协会的志愿者每年还到岛城的各处湿地进行调研,了解岛城的一些生态环境:“我们每年都要去一些湿地进行考察,其中仅在大河东湿地,根据我们多年的观测,候鸟种类就不下200种。”张世平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8年,张世平联合十几个爱心人士一起成立了青岛市野生动物救助协会。“那些流浪狗流浪猫我们管不了,但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协会也是以保护鸟儿为主。”张世平介绍说,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协会的志愿者已达数百人。
说起救助鸟儿的历史,张世平也是费了不少心思和精力,由于协会的工作人员大都是自愿性质,所以经费一直是他们的难题,为了保护这些鸟儿,他们一般都是
自掏腰包,不少志愿者都花了数万元,主要用来购买各种药品、工具和从鸟贩子手里购买鸟儿:“那是2012年,当时在网上看到有人要兜售毛腿沙鸡,当时他们有400多只,可以卖200多只,虽然知道对方是鸟贩子,可他们没法强制从对方手里夺过来,无奈之下,他自己花了6000多块钱把这批活的毛腿沙鸡买了下来,放在佛涛路的一个小院子里喂养,这些鸟儿都是生活在内蒙古一些开阔的贫瘠原野、无树草场及半荒漠地带。最后我们想办法将它们运回内蒙古,让它们重返大自然。”
据张世平告诉记者,野生动物救助协会的成员们来自社会上的各个行业,有大学教授,有自由职业者,也有都市白领,在自己的业余时间都放在保护这些鸟类的工作上,外人不理解的同时,家人有时候也不支持:“你们几个整天倒腾这些鸟儿,就是不务正业,你们到底图什么?”
张世平说,保护鸟类毕竟是件好事,是一项公益活动,所以近年来也引起了很多热心人士的支持。随着志愿者越来越多,张世平坚信,保护鸟儿这项事业会越做越好:“鸟儿其实是通人性的,我们救助的鸟儿放飞之后,不少鸟儿到了第二年又飞回来了,以前救过的一只白头翁就直接在我们这个小湖边不走了,每次看到放飞的鸟儿飞回来心里总觉得很温暖。”
文/图 记者 潘立超
(来源:九州体育-城市信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