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2013年度济南市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贾瑞宝。 □ 本报记者 马桂路 "2013年度市科技最高奖不是我个人的,是我们团队的,是对我们这个年轻的创新集体最大的荣耀和褒奖。能拿这个奖,也说明市政府把民生放在了重要位置。"济南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2013年度济南市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贾瑞宝说。
贾瑞宝与水结缘始于20年前,1993年,25岁的贾瑞宝从山东大学化学系获得硕士学位,来到济南市自来水公司水质管理处,成为济南市自来水公司历史上第一位硕士研究生。繁忙工作之余,他又攻读了清华大学市政工程工学博士学位。
一直以来,城市自来水厂的水处理工艺采用的是100年前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这种水处理技术对溶解于水中的藻类、有机物和嗅味物质的去除能力有限,已越来越不适应当今城市供水对水质的要求。2000年,贾瑞宝独创的固相萃取检测方法在行业内得到普遍认可,原建设部以此为基础,制定颁布了国内第一个城市供水多环芳烃检测国家标准,并在城市供水行业中推广。
2000年,为保护地下水源、节水保泉,济南两座引黄水库相继建成使用,但是水源富营养化严重,致使水中藻类疯长,向城区供应的自来水伴有浓重的土霉味,如果藻类污染物处理不当,其中的毒素会很容易释放,威胁市民健康。贾瑞宝和同事熬了多个不眠之夜,终于研究开发了"不破坏藻体"的强化处理技术,抑制藻类在沉淀池中再生,恢复滤池过滤功能,提高持续消毒能力。经过处理,黄河水的水质与口感终于接近了地下水标准。
2007年5月29日,无锡太湖蓝藻污染大规模暴发,两天后,蓝藻污染的太湖水已不能加工自来水,无锡市唯一的自来水水源将被切断。贾瑞宝受原建设部指派赶往无锡市,在短短12个小时之内就提出了解决方案,6月2日下午,无锡市区供水基本恢复了正常。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早派出的一名水处理专家,贾瑞宝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开展灾区城市供水水质监测受损情况评估,参与重建恢复规划编制及技术指导。为保障灾区饮用水系统快速恢复作出重要贡献。
2008年,由贾瑞宝牵头承担的"黄河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和中心参与的"供水水质监控网络预警及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申请获得国家住建部、环保部的正式批复,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最大的水污染治理科研项目正式落户山东。贾瑞宝说:"国家水专项落户山东,标志着我省的饮用水安全保障科技需求已经纳入国家科技创新战略。"
经过夜以继日地科研攻关,济南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建成了全国最大规模的给水处理中试研发基地,在黄河下游地区设计建成了集预警识别、深度处理和应急处置于一体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和范例工程。目前,核心技术成果已成功用于4座引黄水厂的提标改造,出厂水水质完全符合国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从而使黄河下游地区1260万以黄河水为水源的居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