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效飞和李勇治赶来献血
“请问是
信报救命血联盟吗?我是401医院输血科的,希望帮忙寻找Rh阴性AB型血的志愿者,挺紧急的!”4月11日早上8时15分,信报记者接到这个求助电话,第一时间转给“信报救命血联盟”平台管理员冀有山,迅速调动平台资源,希望第一时间找到志愿者。
4月10日对家住青岛郊区的杨先生来说,是个不幸的日子,那一天他血型为“
熊猫血”的弟弟受严重外伤,性命堪忧;11日对杨先生来说却是个幸运的日子,在这一天医院血库告急之时,两名素不相识的年轻人迅速赶来,献出700毫升“热血”。一位是青岛四中教历史的柳效飞老师,另一位是从城阳赶来的小伙李勇治。
信报救命血联盟接到求助,急需熊猫血 4月10日下午4点多,杨先生的弟弟小杨身受重伤,流了好多血,已经打电话叫了救护车。小杨身上受多处刀伤。“送到市区时偏偏遇到了下班高峰期,路上堵得不行,心里那个急啊!”杨先生说,他最担心的还是手术用血问题,因为弟弟的血型为Rh阴性AB型血,在“熊猫血”中都算最稀有的,一万个中国人里面只有三四个人属于这种血型。
“这是一个大手术,当天晚上用掉了2400毫升左右,解冻就花了不少时间,还好手术比较成功。”4月11日,401医院输血科护士任小莉告诉记者,由于病患进了ICU病房,昏迷不醒,医生还需要继续用血,进行救治,但血库已经告急!
“病患送过来时已经休克,手术风险很大。医院手外科、脑外科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手术做到第二天早上6点多。”参加手术的手外科医生冯鹏介绍,虽然医生们顶住了考验,将病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但由于病人急需补充血液,而血型又极为罕见,需要短时间内找到合适血源!在危急时刻,一大清早,401医院输血科联系到信报记者和“信报救命血联盟”平台管理员冀有山,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合适血型,保住患者的一线生机!
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两名献血者 冀有山得知这件事后,放下手中工作,“先是在两个QQ群当中发消息,按照信报救命血平台的程序,先得让在线的每一个志愿者知道这个消息,然后,他们再联系身边的人,或者跟自己熟悉的人,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献血。”冀有山说,由于刚刚早晨8点,很多志愿者还没有上线,恰巧还有几个在线的,但已经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献过血了。
“在青岛这个血型的人也就百人左右,所以,这样的人都会经常献血,再加之女性生理期不能献血,在外地无法回来、有感冒等病症的也不能献血,所以要找到这样的人难度非常大,而且要找两个人。”上午10点,冀有山终于联系到了一名志愿者。她,就是青岛四中的历史老师柳效飞。
另一名志愿者的寻找过程更为曲折,经过多名网友的接力才完成“赛跑”。最后接棒的是在城阳工作的小伙李勇治,他还在培训考核期,当天下午还要参加公司组织的保险行业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但他接到电话后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打车赶到了401医院。
女老师撸袖捐400毫升,献完接着讲课 4月11日11点30分左右,记者赶到401医院输血科时,两名志愿者刚刚填完表格,正准备穿鞋套进采血室。
柳效飞老师是青岛四中初三6班班主任,由于升学压力不小,工作特别忙,在接到“信报救命血联盟”平台管理员冀有山的求助电话时还在上课,一下课就赶了过去。
李勇治青岛农业大学毕业后,回烟台工作了一段时间,前不久刚回青岛,过了中国平安保险的面试。4月10日下午两点,公司组织了考试,接到电话时已经是上午十点多了。由于还没有拿到从业资格证,真正地成为公司一员,小伙手头并不宽松,但他义无反顾打车过来,一个多小时花了80多块钱。
考虑到李勇治的情况,输血科护士不顾他的反对,坚持只让他献300毫升。医院要求输血科备七八百毫升,巾帼不让须眉的柳效飞老师义不容辞,一次献了400毫升。
献完血,柳老师回到学校,继续到另一个班讲课。事后她说,自己年轻力壮,站在讲坛上只稍微感到一点头晕,毫无压力!
小伙从城阳赶来献血,差点误了考试 说起来,李勇治也是在机缘巧合中来到医院的。4月11日一大早,医院除了联系信报救命血联盟,还在自己的相关单位找到了一个符合条件的献血者马先生。马先生身在河南商丘,没法及时赶来,他立即上网搜出一个名为“青岛稀有血型爱心群”的QQ群,在里面求助。管理员张琳看到消息后,通过查询筛选群成员的信息,才找到了身在城阳的李勇治。
“我当时按照他(马先生)的电话先联系401医院确认这事后,才开始到处联系我们的血友。”张琳说,“爱心感动上天,我找了5个人都没联系上,最后要失望的时候联系上李勇治。还好帮上了那位朋友!”
11日晚上,记者联系李勇治才知道,当赶到公司时已经接近下午2点,好歹是赶上了。好消息是,考试进行得挺顺利的。
其实,病患家属杨先生也是“熊猫血”一族,他的血型为Rh阴性O型血。当他从ICU病房赶到输血科时,两名前来献血的“亲人”已经悄悄离开了。“等我弟弟的病情稳定下来,我再向两位好人表达谢意!”杨先生说。
4月13日,401医院手外科的冯鹏医生表示,由于患者失血实在太严重,两位志愿者捐献的700毫升血派上了大用场。目前,患者小杨先生恢复得相当好,和医护人员交流时气色不错。
◎对话献血者希望他早日康复生活中保护好自己 城市信报: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血型的?
柳效飞:我是2008年7月第一次献血,那个时候不知道自己是“熊猫血”。当时为了纪念自己送走第一届孩子,想用一种特别的方式,经过台东献血中心时选择了献血。一周以后,血站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是“熊猫血”!
李勇治:我是2008年去医院做个小骨折手术知道的,当时医生说我中奖了。
城市信报:“熊猫血”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李勇治:知道自己是“熊猫血”后,喜忧参半。喜的是这种血型万中有一,心理上有一定的优越感,可以帮助别人。忧的是给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让我总是注意安全,如马路上车辆太多,危险的地方一般不去。
柳效飞: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和朋友在人民路上,第一感觉就是很慌张,突然觉得自己很孤立无援……后来慢慢加入到中国稀有血群,又加入到山东和咱青岛的稀有群,就不害怕了。我有一届学生在班规制定中的第二条就是:像保护熊猫一样保护我们的老师!更难忘的是我怀孕的时候,我同事朋友几次开车陪我去查抗体,给我去拿报告!真的把我当国宝一样呵护 ,因为顺产,在备血的时候,冀有山在群里一说,就有城阳和四方的两个“稀友”让我不用怕,答应给我备血!很触动我的心灵,让我觉得相信美好,就一定会遇到美好!
城市信报:献血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
李勇治:第一次献血有亲戚朋友不建议我献,说对身体有一定的影响,2010年我生日那天一个我喜欢的人陪我去献的血,挺难忘的。
柳效飞:这次就很特别啊!
城市信报:对这次接受救助的病患有什么话说吗?柳效飞:对于患者,我希望他康复好珍惜生活,因为他的体内有我们很多人的急救血液!希望他的父母安心 ,无需忐忑,我们都是兄弟姐妹!关爱和帮助无处无时不在!
李勇治:希望病患早日康复,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大家陪着你,等你,快点好起来。你以后一定要多加注意安全!
文/图 记者 刘乐芳
(来源:九州体育-城市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