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邓海建 近来,让不少考生头痛的是,随着职称英语考试结束,骚扰电话并没偃旗息鼓。不同于考前的“卖题目卖答案”,新一波的骚扰电话和短信声称提供“改分服务”。“骗子们”能准确说出考生的姓名、身份证号、报考级别、通讯地址、单位名称,这不免让考生担惊受怕。不少考生质疑报名所在网站出了纰漏。而记者致电相关部门,得到的答复却是维护困难、追责不易。(4月13日《京华时报》) 一个职称英语考试,让诸多考生的个人电话成了“忽悠热线”。对此,人社部相关人员回应得很实诚,“我们每年都在维护报名系统,但是做不到100%安全的保证。打个比方说,我们锁好门窗,这些有预谋的犯罪团伙却是开着坦克、大炮来的,我们抵挡不住。”这个说法看起来合情合理,但仔细一想,还是悖论多多:一者,既然没有能力保管好个人信息安全,为什么敢于直接收集考生个人信息?二者,职能部门应对犯罪团伙,竟然宣称“抵挡不住”,公共财政干什么去了?
这些年,北京、海南、广西、辽宁等多地考生都接到过推销职称英语考试答案、更改考试分数的电话和短信。不少微博网友更是早在2012年就“抱怨”,骚扰短信一天多条,烦不胜烦。追查起来取证难、侦破难,这个可以理解,但从源头来说,抓不住盗贼,至少应该装好防盗窗。
在大数据与云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越发成为举足轻重的公共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出现“维护网络安全”,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网络安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具体而言,要捍卫个人信息及私隐,权力部门更该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如果职考都保证不了考生信息安全 ,
黑客会否成为“内鬼”的替身演员?
九州体育辣蛤蜊评论(
/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