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园:30多名古建技师打造 显皇家园林风范

2014-04-04 16:06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九州体育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四合院中能读出王府气象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筑出现,而今天北京四合院已经成了北京的城市名片之一,四合院中蕴含着‘和合生活’境界。”秦书林带着记者走进北京园的四合院内,四面墙上的透窗是用上万片青瓦搭建起来的,透过有美丽砖雕的什锦窗,游客能欣赏到宛如镶嵌在相框中的后花园,装饰精美的垂花门和六角亭,都是王府或者皇家园林常见的建筑形式。北京园可以说是一座有王府细节的四合院。与围墙融为一体的花架,寓意“多子多福”的两棵石榴树,两侧的月亮门和正中供游客休憩的敞轩,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亲。

  苏式彩画重现颐和园中手艺

  “北京园跟中国很多优秀的传统建筑一样,内蕴深厚而又低调内敛,精彩的细节需要游客自己去发现。”秦书林称,比如在入口处的垂花门,如果只是一步迈过,很可能会错失很多精彩。这道门实际上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中的二门,其檐柱不落地,被彩绘为精美的花瓣。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这道门跟颐和园耕织图景区的垂花门非常相似。

  细细观察,垂花门上方有山水、花鸟、青松等题材的8幅苏式彩画。苏式彩画源于江南苏杭地区,但在北方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创新,尤其以乾隆、同治和光绪时期为盛大,慈禧太后对苏式彩画尤为喜爱,大量的苏式彩画集中出现在颐和园的长廊上。秦书林从事油饰彩画43年,最让他骄傲的是,在1979年前后,他曾亲身参与了目前为止颐和园长廊最后一次彩画重绘,现在长廊中还有他落墨山水50余幅。但到现在精通苏式彩画的高手越来越少,以至于颐和园长廊的苏式彩画35年都没能重绘。在北京园的垂花门和后院的六角亭上,游客们就能欣赏到包袱式和方巾式的苏式彩画。

  屋檐描金用了7000张金箔

  秦书林带着记者走进后花园的六角亭,指着亭子房檐上闪闪发亮的一片金箔介绍,为了给垂花门和六角亭“贴金”,他们整整用了7000张金箔。金箔是纯度99.99%的黄金打造的薄片,大概1克黄金可以打制成约0.5平方米的纯金箔,这种金箔手触即碎,自古以来,金箔的配方和贴金箔的绝技是密不示人的。贴金箔对环境和工人的技艺要求非常高,有大风或者灰尘大的环境都不行。工人更要胆大心细,贴金箔时手要非常稳,稍有不慎金箔就会破损。

  12根仿楠木柱以假乱真

  抚摸着敞轩的12根色泽金黄的木头柱子,秦书林告诉记者,皇家园林中最珍贵也是皇家专用的名贵的金丝楠木,现在市场上有价无市。他们采用了黄花松木经过加色、打入木蜡、上色等八九道复杂工序,打造成能以假乱真的仿楠木,可以保证木质50年不变。

  记者在园内看到,敞厅的仿楠木柱子上挂着一副对联,内容是“京华雨惠沐新妆,琴岛风清揽奇胜”,负责北京园的世园会招展部的丛先生称,这副对联既有“京华”又有“琴岛”,写了岛城与京城之间密切的联系,此外北京园内将摆满美丽的月季花,月季同为北京与青岛的市花,寓意着为北京与青岛两座城市传递着友谊的香信。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九州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