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简政放权突破口又在哪里
国家四部门对“权力清单”进行解剖分析
国务院审改办近期公布了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汇总清单,涉及60个部门的1235项行政审批事项。这份“权力清单”是如何形成的?其对经济的直接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今后进一步简政放权的突破口又在哪里?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工业信息化部、工商总局四个部门,对其“权力清单”进行了解剖分析。
发改委:进一步取消下放核准权
去年以来,发展改革委取消和下放了44项行政审批事项,修订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使得需要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项目减少了60%,同时把31项量多、面广、单项金额少的投资补助贴息项目也下放给了地方政府去管。
目前,发展改革委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有25项,其中涉及国内企业投资的核准项目尤为引人注目,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运输、原材料、机械设备制造、城市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领域的重大项目,以及外商投资、境外投资的重大项目。被认为“含金量”较高。那么,还有必要保留这些权力吗?
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指出,目前保留的核准事项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需要政府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角度进行审查。
财政部:正在清理2个审批事项
目前,财政部保有18个行政审批事项,包括行政许可9项、非行政许可审批9项。去年以来,财政部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涉及政府采购、会计、减免税、非税收入减免、农业综合开发、外国政府贷款等多个方面。记者从财政部条法司了解到,财政部保有的18个审批中又有2个行政审批事项进入清理过程中,包括:政府采购甲级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境外会计师事务所在境内设立常驻代表审批。
工商总局:登记制度改为“先照后证”
去年以来,工商总局压缩了一半行政审批事项,目前还剩7项,分别是:企业核准登记、企业集团核准登记、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商标注册、驰名商标认定、特殊标志登记、特殊标志使用许可合同备案。下一步,工商总局将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简政放权,特别是“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后,将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工信部:锁定简政放权突破口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多的时候有56项行政审批事项,现在还剩下39项,主要涉及道路机动车辆生产、特殊工业品生产、电信和互联网相关业务等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行政审批。”工信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李国斌说。“下一步简政放权的突破口仍将选择在取消和下放后受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事项,致力于从体制机制上给市场主体松绑,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创业的积极性。”李国斌说。本版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