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在家打车还能降低风险 ■担忧
司机抢客会不会“挑肥拣瘦”个别区域打车会不会难上加难 随着打车软件的普及,出租车司机边开车边使用手机的情况自然也多了起来,安全问题成了大家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早在打车软件推广初期,记者在打车时就注意到,司机往往是把手机放在仪表盘上方的平台,边开车边关注软件动向,一有动静立即拿起手机查看。“一边开着车,一边听着信息 ,有单赶紧抢,车还在跑着,这不是一心二用吗,这样开车能安全吗?”不少市民很担心。
记者从交警部门获悉,按照现行法规,开车接听手持电话,记2分,使用有线、蓝牙耳机或者汽车自带免提电话,则不在处罚范围内。一位一线交警告诉记者,在平时执勤中经常遇到开车使用手机的情况,但实际执法中却存在难取证的问题。
不过随着相关配件的升级,现在出租车司机多数都把手机用塑料器械固定到风挡玻璃不遮挡视线的地方,这样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双手。“最好以后抢单也是语音的,这样不用伸手触摸手机了,用打车软件的安全隐患也降到最低了。”有司机说。
“出租车都让用软件的打走了,那些在路边打车的该怎么办,那些不会用软件的该怎么办?”也有市民反映,有了打车软件,司机会出现“挑肥拣瘦”的情况,这是否有违公平呢?
采访中,多数的哥对挑客拒载持否定态度,但另一方面,自己在使用打车软件时,遇到有小费或者长途的顾客还是会抢。“跑车毕竟是为了养家糊口,能在更短的时间里挣更多去的钱,谁会拒绝呢?”
有了打车软件,小费的高低一目了然,乘客的目的地也是提前知晓,出租车司机即便不是成心要挑客,也会下意识地在心里盘算这笔单子是否划算。一些路况拥挤,客流量少的目的地,往往受到的哥嫌弃,这样一来,导致个别区域打车更是难上加难。
“前两天我带着孩子在太湖路路口打车,等了半天来了一辆空车,结果我摆手拦车人家根本不停,径直朝着路口对面一个红衣服的女孩开了过去,后来邻居告诉我说这是人家提前用手机订好的出租车。”八大湖小区的张大爷向记者吐槽。
不光是乘客,一些不使用打车软件的司机也是一肚子的不满。“我不用这个东西,有活就跑没活就休息,整天摆弄方向盘就够累了,哪还有精力摆弄手机。”今年53岁的彭师傅开出租车已经有16年了,早已习惯了招手停车的他,对于这个新鲜事物一直难以接受。“年前我的替班教了我半天也没弄明白,点这个按那个的太麻烦了,真不如踏踏实实地在路边拉客。”不过聊起年轻的哥使用软件后收入普增,彭师傅也是掩饰不住羡慕。“这一段时间他们确实多挣了不少,但谁知道能坚持多久呢,谁会老往里砸钱啊,早晚有收费的那天。”
记者 景毅实习生 张玲 王怀馨
嘀嘀系统升级部分市民无法支付 很多获得微信支付返现10元的市民,2月18日早晨都选择叫出租车出门,但让部分岛城市民郁闷的是,在18日上午8时至11时使用嘀嘀打车软件叫车出现了进不去系统、上车后无法用微信支付等问题。“早晨9点上班,想着8点半出门叫辆出租车,可是今早晨在路边抱着手机等了10分钟愣是没有车接单。”在市南区上班的王小姐在微信群里抱怨说。据王小姐介绍,18日早晨郁闷的除了乘客还有司机,有的司机明明接上单了,可是系统却无法显示乘客的电话信息,导致出现部分乘客被接了单却上不了车的尴尬。
18日上午10时30分,记者用嘀嘀打车软件在天福苑小区叫车到报社,叫车信息发送不到 1分钟就成功被抢单。在上车后快到达报社时,记者就开始微信支付,但始终无法用微信支付车费,刷新3次,均显示“支付失败,请检查网络”。无奈,记者只能付了10元现金。但此时的网速却能顺畅地打开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其他网页。
对于这个问题,嘀嘀打车青岛地区负责人赵壹波回应说,是因为系统软件正在升级所致,经向总部了解到是因为随着微信支付返现提高,岛城用户量大幅提升,系统需要进行升级以便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贴钱买用户”模式能否持续?
元旦过后横扫全国的打车软件“烧钱大战”,眼下正愈演愈烈。打车软件大战烧钱正欢,“贴钱买用户”的模式能否持续?
业内分析认为,嘀嘀打车和
快的打车两家打车软件烧钱的背后,实际上是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家互联网公司的博弈,双方争夺的焦点就是移动互联网用户。
除了各自投资打车软件,阿里巴巴和腾讯在相关领域的投资也没有断过。快的打车至今仍使用百度地图,但去年5月阿里巴巴以2.94亿美元收购高德地图约28%的股份,前不久又不惜以11亿美元现金收购高德公司剩余72%股份,高德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在腾讯方面,2013年12月,腾讯旗下的搜搜地图经过改良后,升级为“腾讯地图”,街景功能赢得众多用户青睐。
对于目前的补贴做法,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方面均表示,此举是为了培养用户使用打车软件叫车的习惯以及使用支付软件支付打车费的习惯。嘀嘀打车运营副总裁张晶表示,嘀嘀打车与腾讯的合作才刚刚开始,未来还会给用户带来更多体验。
然而 ,有业内人士分析,打车软件血拼,不可能一直烧钱,如何盈利是关键,即便培养了消费者软件打车的习惯,但是没有补贴了,这种习惯可能就难以持续,谁先停止补贴谁就可能立马失去市场。
快的打车公关总监叶耕表示,烧钱肯定不是永久性的,只是阶段性策略,希望通过贴钱方式吸引更多的用户,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即便以后不补贴了,也会有一部分用户最终沉淀下来。
业内人士认为,打车软件市场需求旺盛,但如何找到盈利点、如何与互联网巨头的其他移动业务融合,将是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据新华社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