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面对空气污染等环境热点话题,今年我市将如何在水、声、气等方面采取举措,确保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呢?昨天,市环保局发布今年工作总体思路,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推进清洁空气、清洁水体、清洁乡村三大行动,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美丽青岛。总体思路的亮点包括完善大气重污染预警应急体系,应对空气污染防治;启动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逐步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排污许可管理、排污权交易、餐饮业和建筑施工环境管理改革等试点。
大气污染防治
空气质量有望预报 市环保局昨天发布消息称,今年将完成总量减排年度目标任务,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别削减1%、1%、2%和2%,减排进度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市区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力争下降6%,细颗粒物(PM2.5)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62微克左右,遏制灰霾加重趋势。
我市今年将把大气污染防治摆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和动员各方面力量,综合利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宣传等手段治理大气污染。以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核心,以燃煤、机动车、城市扬尘、有机废气污染治理为重点,制定实施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切实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启动 《青岛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修订调研,研究建立大气污染生态补偿制度和区域限批制度。实施100个燃煤锅炉废气高效治理项目,淘汰1.5万辆黄标车。深化大气污染监测研究,完善大气重污染预警应急体系和大气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强化部门、地区间交流与合作,积极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降低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的大气重污染对公众健康的损害。我市将推进国家级区域环境空气自动站建设,开展空气质量预报,这也就解决了目前空气质量不能预报的现状。
河流污染整治
整治150个排污口 今年,我市将全面落实《青岛市河流污染综合整治规划(2014-2016年)》和《大沽河流域环境保护规划》,投入环胶州湾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大会战行动,年内整治150处污水直排口,解决城区污水直排环境问题,推进大沽河、墨水河等重点流域治污和生态恢复项目建设,确保全市22条主要污染控制河流断面达到年度水质改善目标,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下降5%以上,省控河流断面水质达到省环保厅规定的年度水质改善目标(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分别达到40毫克/升、3毫克/升),近岸海域水质得到改善。完善水污染防治责任体系和流域环境管理考评体系,推行河道污染治理“河长制”。
我市将加大流域污染防治的约谈和问责力度,采取流域限批,挂牌督办等措施,着力解决一批流域水环境突出问题。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开展水源地保护执法检查和农家宴污染整治,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坚持“陆海统筹”,促进流域、沿海陆域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良性互动,推进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保护红线
兼顾资源环境生态 我市将积极推动环保领域改革试点。制定全市环境保护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改革要点,启动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在大沽河流域推行生态补偿(赔偿),逐步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排污许可管理、排污权交易、餐饮业和建筑施工环境管理改革等试点,为相关环保改革政策措施的全面推开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生态补偿对市民来说已经不陌生,我市已经在墨水河整治上实行了这一办法,但生态保护红线对于市民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生态红线”主要分为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三大区域。现在有的城市已经划定这一保护红线,比如武汉就已经实行,该市对于生态红线区内农村居民点逐步搬迁至集中建设区,历史文化名村、特色村保留,但要求不长高、不长胖。
记者了解到,2013年,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不断在国家层面得到强调和深化,“生态保护红线”的外延和内涵,由“国土空间生态保护”,扩展到“资源能源利用”及“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为兼顾资源、环境、生态三大领域重大问题与保护需求,环保部提出了构建以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为核心的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划定生态功能红线旨在保护对于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服务持续稳定发挥、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关键作用的国土空间。
有业内专家表示,胶州湾的北部有一些湿地,里面有珍稀的鸟类、禽类和植被等,像这样的区域保护起来,可以避免受到破坏。生态保护红线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红线,指的是水源涵养区,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等。城市发展需要安全健康的水源,这是一条经济社会的生态保护安全线,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第二条是生态脆弱区或敏感区保护红线,即重大生态屏障红线,可以为城市、城市群提供生态屏障,建立这条红线,可以减轻外界对城市生态的影响和风险;第三条是生物多样性保育区红线,这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红线,是为保护的物种提供最小生存面积。红线就是底线,如果再开发就会危及种群安全,非常紧迫。
管理办法
按月公布空气质量排名 市环保局昨天还表示,针对当前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和环境管理中存在的机制不全、办法不多、手段不硬、能力不强等深层次问题,积极主动开展调查研究。重点围绕地方环保法规规章修订、“十三五”规划编制、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环评审批改革、解决跨境污染问题、污染源清单管理、重污染天气颗粒物源解析、环境信访矛盾化解等方面调研。
我市将制定关于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规定,实行更加严格的责任追究。修订全市污染减排和环境改善考核奖励办法。按月公布区市空气质量排名。健全联合执法机制以及与司法部门的联动机制,提升环境执法效能。加强项目建设期监管,扩大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数量。我市将推进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建立环境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和全过程行政问责制。
监管环境风险源 我市今年将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约束,对不同产业功能区,制定差异化减排政策。加强建设项目排污总量指标管理,规范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严格重点行业新、扩、改建项目污染物总量指标前置审核,控制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制定年度减排计划,落实减排责任书,完善污染减排考核奖惩机制,确保完成全市减排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以预防、预警、应急为主要环节的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值守制度,加强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以黄岛石化区、董家口港区、新河化工园区等区域和石化、化工、电镀等行业为重点,强化危险化学品、重金属、放射源、危险废物等环境风险源的监管,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定期排查、整治污染事故隐患,着力解决重点行业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新闻延伸】
淘汰黄标车治理黑锅炉 记者昨天从市环保局获悉,市政府制定实施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纲要(2013-2016年)、2013年行动计划和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出台了国I排放标准黄标车提前淘汰、燃煤锅炉废气治理等方面的奖励补助政策,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2013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削减分别累计完成 “十二五”目标任务的94.2%、92.6%、60%和75.8%,减排进度能够达到或超过国家和省里给我市确定的年度减排进度要求,污染减排整体进度将继续位列全省前列。去年全市计划实施的80个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中,目前青岛钢铁有限公司焦炉淘汰,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1、4号机组脱硝,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1号和大唐黄岛发电有限公司5号机组脱硫旁路拆除,青岛胶南中科成污水净化有限公司5万吨/日扩建项目等70个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运。
以华电青岛公司1号机组脱硝设施为例,该项目已经通过省环保厅的验收,此举每年可削减氮氧化物2755吨。据介绍,全省开始实施《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6项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标准对燃煤锅炉和重点行业各项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加严了1倍以上,并且比国家相应标准的执行时间提前了将近一年。我市10吨以上的燃煤锅炉有300多台,市、区两级财政将在两年内投入4.6亿实施补助。
市环保局表示,发改、经信、财政、公安、交通、建设、市政、林业等部门从多个领域采取综合性整治措施,实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全市新建和改造燃气管道240公里,新建天然气汽车加气站8座,新增新能源供热面积90万平方米,落实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127万平方米,施工工地土堆覆盖率、洗车装置安装使用率达到97%以上,预拌砂浆使用量达到28.99万吨;市区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100%,190余条450万平方米道路实行高压冲洗,全市新改建绿地340公顷,新造林14.86万亩。环保部门从燃煤锅炉脱硫、除尘、脱硝、低氮燃烧改造、烟气旁路拆除、淘汰燃煤锅炉、工业堆场扬尘和有机废气治理等各个方面全面开展工业废气污染防治,已完成150个工业废气治理项目,投入资金约5亿元,治理规模为近年之最;全市淘汰黄标车1.85万辆,查处环境违法车辆3500余辆,完成200座加油站的油气污染治理,每年可少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约2.5万吨。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