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青岛汽车北站正式进入“春运”模式,蜂拥而至的返乡旅客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回家。记者了解到,目前该站日发送旅客超过1万人,携带
危险品的情况比平常增加许多,这对车站的安检工作是个重大考验。为了让乘客安全返乡,
安检员必须连续十几个小时盯着屏幕,每天一万余件行李从眼前“过筛”,三秒钟内就能识别包里放的危险品。1月19日上午9时许 ,记者来到青岛汽车北站,短短一上午就检查出40余件发胶和打火机油等违禁物品。记者体验40分钟就出现头晕眼酸的不适感。
现场<<<
20余件日用品藏危险
“请你把包里的发胶拿出来进行登记。”1月19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青岛汽车北站,已经从事3年多安检工作的邓小雯叫住刚刚进候车大厅的男乘客。两分钟后,年轻的男乘客从行李箱里掏出一瓶发胶,“我刚买的还没拆封呢,不会没收了吧。”该乘客说道。
“你可以先在本子上登记,让朋友过来代取一下。”邓小雯早已习惯了这一幕,经过一番说服后,这位乘客终于松口。“你看,箱子里的发胶、打火机油、指甲油、水果刀等都属于危险品,一旦带上车,操作不当很容易引来危险。”记者清点箱子发现,里面有打火机油5件、发胶6件、摩丝9件,还有管制刀具3件。
记者了解到,目前汽车北站一共有3名安检员,“每天轮班倒,每人要检查1万余个包裹。”青岛汽车北站安全检查处的李涛告诉记者,春运是非常时期,安检员清晨5时就要到岗,然后检查到下午2时许,短暂倒班吃过饭后,接着忙到晚上7时许。“安检员是保证春运安全的第一道关口,责任很重,压力也格外大。”
讲述<<<
春运练就“火眼金睛”
上午10时许,邓小雯已经持续工作了5个小时,通过她眼前的安检显示器看到,各种各样的物品匀速从屏幕横向滚过。“你看看,这就是旅客的行李 ,五颜六色,我们就是通过眼睛迅速识别危险品,防患于未然。”说话时,邓小雯的眼睛从未离开过屏幕。
据邓小雯介绍,安检器其实就是一台强力射线仪器,当旅客行李通过安检器时,行李变成各种颜色投影显示在屏幕上。“你看金属不容易被射线穿透,颜色就很深,如果是危险品,就可能显示黑或墨绿,如果是管制刀具还要格外注意形状。被子和衣服在显示器上是一片白色。”据了解,最难判断的是瓶装的液体,“化学品通常是蓝色、水是橘黄色的,发胶和摩丝的颜色也各不相同。”
邓小雯说,他们早在上岗前就有过培训,对枪支 、匕首和易燃、易爆物品基本都能够分辨出来,但是真正能练就“火眼金睛”的还是在春运期间。据了解,每年春运期间,她都会反复训练自己对颜色的敏感程度,“有时间在家也通过画册练习。”目前,邓小雯识别一件危险品,仅用3秒钟左右。在邓小雯眼中,安检工作就像排雷一样,每识别出一件违禁品,她都会觉得特别自豪。责编 张羽 美编 谭云滨 值班主任 律雪云
体验<<<
40分钟后就头晕眼酸
上午10时15分,邓小雯的眼睛依然紧紧地盯在屏幕上,“你看屏幕下方的数字代表上午检查的包裹数量,已经有3427件了。”邓小雯告诉记者,他们一天下来只有吃饭和上厕所的时间,短暂接班后立马上岗。
“想体验安检员的感受吗?我可以坐在旁边给你当副手。”邓小雯做了简单说明后,让记者坐在了安检的位置上,而她一直在旁边紧盯着屏幕。记者注意到,每次显示器上会同时出现七八个行李物品,有时会接连过来。如果按照邓小雯教的颜色识别方法,记者还没看完一个行李,其他行李就已经滚过来了。“你不用担心,我在旁边盯着呢。”邓小雯说。
上午10时45分,一位乘客拎着行李匆匆赶到候车室,“里面有把水果刀,已经超过春运规定的8厘米了。”邓小雯赶过去要求检查,临时暂停了屏幕滚动。记者这才注意到,里面有把黑色的刀具,在屏幕下方非常显眼。
上午10时55分 ,记者在电脑屏幕前待了足足40分钟,只识别出2瓶发胶和1把管制刀具,但是已经明显感觉到头晕眼酸,非常痛苦。“我们起初也受不了,总是滴眼药水,慢慢习惯就好了。”邓小雯说,春运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返乡,她希望每位旅客都能平平安安回家。
文/图 记者 张涛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