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何利权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1月8日发布的《旅游绿皮书》建议,为应对旅游拥挤,国家决策部门应继续推动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优化(包括增加2~6天法定假日,以期恢复“ 五一”黄金周 ,加长“春节”放假时间等),以让老百姓能够有更多一些的共同长假日,便于安排与家庭和亲友共享旅游。 元旦已过,春节将至,“放假”是近期无法回避的话题。根据全国假日办2014年放假安排 ,时长仅1天的元旦假期与往年差别明显,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此时社科院提出“增加法定假日”的建议 ,势必引起民众的极大关注:代表科学与权威的社科院的“建言”,能否促进今后的节假日安排发生较大改变?
民众对于法定假日的期望无非三点:一是拒绝“东挪西凑”,二是增加假期天数,三是休假安排能够更为自由。然而,全国假日办历经波折出台的2014年放假安排仅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东挪西凑”,在其他方面却毫无改观,仍旧是在一个框里玩着朝三暮四的游戏。声势浩大的“民意调查”尚不能“延长假期天数”,社科院的建议带来转机的可能性恐怕也不容乐观。
客观地讲,13亿人或许就有13亿种假期安排 ,假日办要让全国人民都满意,确实很难做到。不过,正是因为众口难调,放假安排才应该取
最大公约数,满足最为普遍的民众要求与期待。目前来看,民众有两个普遍共识:一是增加法定节假日数量,无论是恢复“五一”黄金周,还是延长“春节”放假时间,都是这一心声的直接体现;二是切实保障法定的休息权、休假权,让职工带薪年假真正兑现。
调查显示,我国法定带薪年假和公共假期数量在世界上都排名靠后,譬如以10年工龄为标准,中国职工可以带薪年休假10天,而南非等同属发展中国家或者发展程度还不如中国的国家却有14天年假。当然,法律上规定的10天年休假,在现实中还未必会兑现。比如,前段时间就曾爆出四川遂宁某建筑公司要求员工“自愿放弃法定节假日”——劳动者连法定节假日都无法保证,更何谈所谓的带薪年假?节假日安排长期在“11天”的框框里打转,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的各项法规对大部分群体而言仍似“画饼”,如此情形下,有关“放假”的每一次风吹草动都能招来舆论的极大关注。
2014年节假日安排已成定局,似乎难以改变,唯愿在未来的几年决策部门能够积极响应民众呼声,进一步优化假日制度,在给民众更多假期的同时,提高休假质量。为此,相关部门必须跳出放假与经济并提的传统思维,不断落实与完善带薪休假政策,把兑现休息权当作保障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创造力的基本前提,而非获取一时可观旅游收入的经济手段。
九州体育辣蛤蜊评论(
/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