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出台旅游总体规划 三城区建旅游集散中心

2013-09-29 05:57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九州体育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定位海洋温泉度假和历史文化旅游区

  发展思路:依托海滨和海洋温泉等核心资源,打造品牌化的滨海温泉休闲度假、医疗和养生旅游区;保护海岛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海岛观光与海岛休闲度假产品;修复古代遗迹,建设仿古建筑和古文化休闲街区,将"田横祭海节"打造成代表性的海洋民俗主题节庆活动。

  重点开发区域和项目为温泉旅游度假区、丰城和金口滨海旅游区、田横岛旅游度假区、即墨城区及周边旅游区、大小管岛岛群旅游区等。

  总体定位为历史文化、山林生态、乡村休闲、度假养生旅游区

  发展思路:挖掘利用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齐汉名邦"文化旅游品牌;改善旅游生态,美化景观环境,努力建设原生态精品旅游度假区,发展山林休闲健身度假旅游;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培育高端特色精致休闲农业品牌。重点开发区域和项目为大泽山旅游区、茶山旅游度假区、两髻山文化旅游区、云山生态旅游区、南村国际文化旅游区等。

  总体定位为休闲度假、休闲体育和乡村旅游区

  发展思路:整合开发"三湖(莱西湖、月湖、姜山湖)、两河(大沽河、洙河)、一山(大青山)"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水域休闲度假、休闲体育运动、湿地生态观光、乡村休闲和历史文化旅游产品。重点开发区域和项目为姜山湿地旅游度假区、大沽河休闲旅游产业带、莱西湖生态休闲区、白鹭湖温泉度假区、大青山森林公园、洙河公园、仙足山风景区等。

   打造八大旅游产品体系

  规划中提到,我市旅游将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旅游、节会商务旅游、文化旅游、海洋旅游、乡村旅游、体育健身旅游和生态旅游共八大旅游产品。其中,休闲度假旅游是推动全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未来几年我市将大力推动石老人、温泉、凤凰岛、灵山湾、少海、琅琊台、田横岛等度假区和度假地集聚发展,构筑多元化休闲度假产品体系。观光旅游作为我市传统的核心旅游产品,将推动传统景区的精品化发展;海洋旅游将是彰显我市海洋优势、突出旅游特色的重点领域,升级海洋旅游装备,构筑以海上旅游、海岛旅游、邮轮旅游、海洋文化旅游、海洋节会旅游、海洋体育旅游、海洋科技科普旅游、海洋美食和购物旅游为支撑的海洋旅游体系,探索发展深潜体验、水上飞机游览等新兴项目,努力实现青岛旅游的蓝色跨越。

  此外,我市还将挖掘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元素,分别依托奥帆赛、历史建筑及古遗迹等平台推出包括奥运文化旅游、历史建筑文化游、历史文化游、民俗文化游、宗教文化游、工业文化游、演艺旅游和婚庆文化旅游八大文化旅游概念。

  三城区分别建集散中心

  规划提出将在东岸、西岸、北岸三大主城区分别选址建设旅游集散中心;依托主城旅游码头,选址论证和规划建设两到三处海上旅游集散中心;在平度、莱西设置集散分中心;在机场、铁路青岛北客站、青岛长途汽车站、国际邮轮母港设置旅游集散枢纽。开辟山地、海滨和河畔等不同类型的自驾车营地,开通集散中心、主要景区、度假区间的旅游专线车或海上观光巴士,构建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的旅游集散体系。

  市旅游局规划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海上旅游集散中心将与海上旅游码头等硬件设施相辅相成,尤其是当前我市在推进邮轮母港建设,更需要一个与之紧密联系的海上旅游集散中心提供各种服务。邮轮母港建成后,将吸引世界各地的邮轮公司的豪华邮轮来到青岛搭载游客前往各大洲旅游,并输送其他地区的游客来到青岛,游客吞吐量将发生质的飞跃,亟须一个配套完善、信息发布流畅的海上旅游集散中心。相对于海上旅游集散中心,陆域旅游集散中心早在5年前就在汽车东站建成,不过目前在全青岛仅此一个,无法覆盖人流最密集的西部旅游区,因此在老城区、西海岸新区、北部城区规划选址建设城市陆域旅游集散中心",让"三城"真正联动起来。

  规划建设23处自驾车营地

  在旅游交通系统建设中,规划提出了完善城市区域间旅游交通网络,规划建设连接城市周边主要景区、乡村旅游点的旅游公交网络,拓展公路服务区旅游服务功能。

  对于越来越多的自驾游游客,岛城将围绕青岛山、海、城等旅游资源,依托高速公路和高等级旅游主干道,在景区、度假区聚集区附近开辟自驾车营地,健全自驾车服务保障体系,构建青岛特色的自驾车旅游体系。结合青岛市旅游产品及自驾车线路体系特征,将青岛市营地分为山地营地、海滨营地、河畔营地共3种类型,其中山地营地12处,海滨营地4处,河畔营地7处。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九州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