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犯罪嫌疑人陈某利用自己
仓库主管的身份,伙同仓库保管员李某,自 2011年冬天开始,利用公司在仓库管理上的漏洞,先后
盗窃物料芯片 60多盘 、13余万个,涉案价值20多万元。接到报案后,开发区警方迅速立案,经过缜密排查,警方很快锁定了陈某等犯罪嫌疑人,并将这一窝“仓鼠”全部抓获。
案发:
芯片不翼而飞,或是内鬼所为 2013年5月22日,开发区警方接到辖区某电器公司经理张某报警,称公司在盘点时发现从2013年3月31日到5月17日期间 ,存放在公司生产车间内的 30余盘物料芯片不翼而飞,案值10余万元。接到报案后,
黄岛警方迅速立案,经过侦查,民警发现从进出仓库的明细来看,并没有什么问题。随后,民警调取了仓库及周边监控,从监控录像中,并没有发现有外人进入车间进行盗窃的行为。
随后,民警兵分两路,一路对车间和仓库工作人员进行询问了解情况,一路对录像监控进行细致分析,从中寻找蛛丝马迹。经过进一步调查,民警发现该公司的材料管理比较混乱,存在很多漏洞,这就有可能给“内鬼”作案提供了便利条件,并且这批芯片并不是一次丢失,而是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被盗,如果不是公司进行了核查,这批丢失的芯片也不会被发现。
民警将侦查方向转向了车间和仓库的工人,此时,细心的民警从监控录像中发现了问题 ,经过反复查看录像,民警发现公司仓库的保管员李某多次出现在车间内,并且离开车间时,都会带走一些东西,经过辨认,这些东西就是物料芯片。
侦查:
掌握确凿证据,一招端掉“鼠窝” 随后,民警立即对李某进行了传唤,面对民警的询问,李某的心理防线迅速崩溃,承认自己利用工作之便盗窃芯片的犯罪事实。让民警没有想到的是,李某只是其中一只“小仓鼠”而已,真正的“大仓鼠”竟然是公司的仓库主管陈某!据李某供述,自2011年冬天开始,陈某主动找到李某,让其偷点芯片出来换钱,两人一拍即合。随后 ,李某利用公司管理的混乱,多出货给车间,然后找机会把多出的货再偷出来,这样在账目上根本就看不出来。证据确凿,民警立即对仓库主管陈某进行抓捕。7月26日,民警在陈某暂住处顺利将其抓获。
陈某今年30岁,黄岛区人,大学毕业之后在社会上闯荡了几年,2009年来到该电器公司工作,由于陈某非常聪明,很快就从普通职工升成了公司主管。陈某在仓库主管的位置干了不到一年,就发现了公司在仓库管理上的漏洞。据陈某供述,“当时我就发现仓库可以随意给车间调配物料,车间对从仓库领出来的物料管理根本就是形同虚设,任何人都可以领,根本没人管。”正是看到了这个漏洞,于是,陈某便耍起了小聪明,决定利用这些漏洞侵占公司财物发点小财。
供述:
网上寻找买家低价销赃敛财 李某供述,“公司使用的原材料中有一种芯片价格比较高,市场价要十多块钱一个,我心想这种芯片体积那么小,一包得有一两千个,那要是偷出一整包来卖,一定能卖出一个好价钱。于是我就打定主意要偷公司的这些原材料。”随后 ,陈某就物色了仓库保管员李某,巧言令色说服李某通过做平账目,盗窃公司物料芯片。
做好了偷芯片的准备,关键还得把这些芯片卖出去。但是,当时的陈某并没有找到买家,这让他迟迟没有动手。2011年冬天,陈某在上网时无意中发现网上有回收电子元件的,这让陈某兴奋不已。随后,陈某立即在网络上搜索电子元件回收的公司。“我在网络上输入电子元件回收,上面有很多回收我们公司那种原材料的,于是我就开始打电话和上面的买家联系,我那时联系了很多买家,但都感觉那些南方人不实在,害怕让他们给骗了。”陈某说,“直到发现一家聊城的公司,和对方联系后,对方说可以先到我这来看货再交易,我觉得这一家还不错,所以就开始和这一个买家进行交易。”确定了买家以后,陈某将仓库内的各种芯片的图片发给买家,然后根据买家的需要进行盗窃。从2011年冬天开始,一直到案发,陈某先后将60多盘、13余万个,价值20多万元的物料芯片,以4.5万元的低价卖给了聊城的买家郝某。
目前,陈某、李某、郝某等被依法刑事拘留。
文/图 记者 董皓 本报通讯员 梁铁君 封凯明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