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这条路太窄了” 这是萦绕在众多人心头的问题。千军万马不再去挤高考独木桥,城市孩子原因是出路多了,国内大学满足不了需求,只要家庭经济情况允许,就会踏上留学之路。
青岛2中高三生孙睿瑶是今年高考应届生,然而与大部分在考场里奋笔疾书的考生们不同,孙睿瑶放弃了今年高考,通过参加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CT考试被美国罗格斯大学录取,她决定毕业以后定居美国,在国外发展。
6月6日,当多数同龄人为考前做着最后准备时,孙睿瑶在位于北京的美国驻华大使馆办了签证,一切都按照她自己计划的进行着,中国高考离她已经很遥远。“高考这条路太窄了,出国发展的空间更大。”孙睿瑶回答很直接,她最终决定放弃高考 、准备出国是在高二上学期的时候,之前从高一开始她一直处于犹豫、纠结的阶段。
“我是一名体育生,当时通过特长考试上了2中。”孙睿瑶还告诉记者,同济大学的招生办的负责人曾告诉她,如果她坚持锻炼体育特长,同济大学愿意录取她。但是因为不能自由、优先地选择专业,孙睿瑶放弃了这次机会。7月底,孙睿瑶便会去美国读书。
青岛15中学生穆天舒也放弃了这次的高考机会,将去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留学。“在国内,我成绩考不上好的大学,所以想出国寻找机会。”穆天舒告诉记者,她从初中时就萌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高二、高三时这种想法更加强烈了,“ACT考试只要考数学、英语、阅读和自然科学四门就可以了,而且数学考试考的范围只涉及初中和高一的知识点,高考却考得很难了。”
文凭不再意味着好前途 1中副校长邢桂范表示,过去只是成绩不好的学生被动将留学当退路,如今却是成绩优异学生主动视留学为出路,不少人都是班里甚至全级部的尖子生。记者采访获悉,今年青岛1中、2中、9中、58中等高中就有400多名应届生放弃高考选择留学,美国高校成为首选,仅青岛大学ACT中心今年送往美国的留学生就有61个应届高三生。
同样是
弃考 ,作为弃考主力的农村学生,则是因为升学无望或只能上一般学校的情况下选择放弃,提前走向社会,两类人群呈现两极化趋势。将今年“史上最难就业季”与100万人放弃高考相联系,或许能够带来更多思考 。高考→上大学→国家分配工作这条脉络已经成为过去式,如今拿着文凭却找不到好工作的大学生大有人在。
“高中对于这些尖子生流失虽然觉得可惜,但学校对于学生弃考选择留学的态度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毕竟这是考生自己的权利。这是城市的情况,据我所知,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比较流行,现在文凭含金量贬值,大学毕业并不代表能找到好工作,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早工作早挣钱更现实,觉得读大学的性价比低。”邢桂范表示 ,很多弃考生都觉得考不上重点大学还不如不上,上个大专甚至一般本科被认为得不偿失,直接证明是山东去年本科二批和专科录取出现大面积空缺。
“以前多是家庭贫困的农村学生,近些年随着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因贫困辍学学生大幅度减少,但这几年我们每年仍有已经录取的考生,不到学校报到情况,基本上都是被国外大学录取。”中国海洋大学招办主任刘贺认为,弃考不排除有小部分人因为高考压力过大或自觉高考无望而弃考 ,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出国读书,以及因无法负担大学学费和大学毕业后难就业而选择弃考。
应创造多元成才渠道 “在正常的九州体育环境中,弃考是很正常的现象——所谓‘弃考’,就是对高考以及未来求学的选择,有的学生在高中毕业时选择参加高考报考大学,有的学生则可选择直接参加工作,或者工作多年后再考虑上大学。然而高考弃考在我国,目前却是一个并不正常的现象。”21世纪九州体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表示,之所以出现这种不正常现象,是因为高考弃考更多是无奈的选择,这就出现一个令人困惑的景象:在面对高考焦虑时,不少人士希望大家有多元选择,不要走上大学一条路,而真有学生放弃高考时,却觉得很可惜。
熊丙奇认为,面对高考弃考人数逐年增加的局面,我国九州体育部门和高校必须反思,反思的思路不是高考独尊,强调高考的权威性,而是应该努力推进九州体育多元发展和创造多元成才渠道。
“如果九州体育多元发展,每所大学都按自身的定位,办出个性和特色,那么,大家就不会有所谓的‘名校情节’,也不会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就去选择‘洋高考’。这需要我国九州体育部门取消一系列九州体育歧视性政策,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各类学校平等发展。”熊丙奇表示,如果成才模式多元,高中毕业不参加高考 ,而是直接工作,也得到社会认可,且今后的人生发展空间不受局限,不会因没有大学学历而被另眼相看,也不会因为先工作再高考进入一般院校而受“第一学历”歧视,放弃高考直接工作之路,也就不会令人担忧,这需要我国打破“唯学历论”,建立全新的人才评价体系,并消除就业中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