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工人对一株树干空洞的单樱进行修复。等待修复的日本椴树。树体倾斜的杏梅。
半岛都市报3月22日讯(记者 马正拓) 人到了老年就会容易患上各种疾病,树木也是如此。目前
中山公园有94株
古树名木因树龄较大长势减弱,有的还遭受各种病虫害。中山公园管理部门调查摸底后,给每株患病老树都开了“处方”。3月22日,这些“处方”被国内5位园林专家评审通过。这标志着本市筹备多年的古树名木复壮工作正式启动,预计年内将完成。
据中山公园管理处处长苗积广介绍,中山公园现有古树名木678株,是本市树量最多、古树名木最集中的区域之一。这些古树名木是“活”的化石,是本市历史文化的象征,具有重要的人文历史及科学研究价值。但随着树龄的增长,部分古树名木的长势明显减弱,并遭受各种病虫害侵袭,亟须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
经过前期初步统计,中山公园内受损较重的古树名木共计94株,其中包括因地面过度硬化生长较弱的17株,根系裸露的5株,树体倾斜的6株,树体空洞的21株,病虫害危害严重的16株,树皮脱落的6株,树皮开裂的2株。
苗积广说,近两年来,在市城乡建委城市园林局及有关园林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下,中山公园管理处结合《山东省古树名木志》的编辑工作,对园内的重要树种和树木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了树木档案和数据库,对部分古树名木易出现的树体倾斜、病虫侵害、树干空洞、地质硬化、根部裸露等问题,先期进行了尝试性修复,并研究制定了部分古树名木复壮方案。
3月22日上午,在市城乡建设委城市园林局召开的中山公园古树名木复壮方案评审会上,国内5位知名的园林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复壮方案进行详细评审,肯定了方案提出的复壮意见,并主要针对古树名木树干空洞修复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要求。“我们将根据专家意见,尽快对方案进行完善和提高,以形成完整的、可供实际操作和实施的古树名木复壮方案。首批亟须整修复壮的94株古树名木,计划在年内全部完成。”苗积广说,本次评审会的召开,标志着本市筹备多年的古树名木复壮工作正式启动。中山公园的古树名木既有中山公园小环境的独有特点,又具有本市其他古树名木的普遍特性。中山公园古树名木复壮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其经验和效果,对推动本市全市范围内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现场探访 “钢筋铁骨”给老树撑腰 3月22日下午,参与此次评审会的北京林业科研所博士郑波、青岛农业大学院长刘庆华、青岛市林业局总工郭仕涛、青岛市园林局原总工邸宗源、青岛市园林科研所原所长张春静等5名专家,来到中山公园内的古树名木修复现场,对5株樱花和1株日本椴的树干空洞修复进行了详细指导。
在樱花大道一侧的一株单樱前,记者看到,这株单樱尽管枝桠还算茂盛,但直径约30厘米的树干已经严重扭曲,内部的空洞从根部一直蔓延到了一米多高。几名园艺工人正忙着对这株树干进行修复。最先进行的是树洞的清理。两名园艺工人利用刮刀、铲刀等,清理树洞内腐朽的木屑、虫粪,包括以前填充的水泥灰土等杂物,直到露出没有腐朽的木质。然后有专门的工人对树洞进行消毒。消毒使用专门配置的药水,既能防腐,又能杀虫杀菌。
树洞消毒后,就进入了比较关键的加固修复阶段。“这株樱树的树洞比较大,遇到大风天会影响树体稳定,树干甚至会折断。”工作人员说,因此要在树洞里做一个钢筋支架。只见园艺工人根据树干扭曲的形状,将几根细钢筋扎在一起做成龙骨,沿着树干插入树洞中。钢筋龙骨的外面,还罩上了精心制作的铁丝网。钢筋与树洞之间的缝隙也被精心填上了樱花木条。“这些木条经过了消毒和干燥处理。”据介绍,为了确保填充物跟树干之间不留缝隙,还会再填充适量的聚氨酯。
“聚氨酯是易燃材料,所以还要在平整后的聚氨酯表面涂上阻燃剂。”工作人员说,内部处理完成后,就开始处理裸露在外的铁丝网了。园艺工人开始往铁丝网上涂刷硅胶,这是用来隔绝树干的,防止雨水顺着树干流入树洞内。前后需要涂抹两遍硅胶,然后等其凝固。凝固之后,就在硅胶的外表面上进行仿真处理。“主要是根据树皮的颜色进行上色修饰,让修复的区域跟树干看起来是个整体。”工作人员说,最后喷一层青漆,防止仿真树皮表面老化掉色。
考虑观赏需求,樱花树最先修复 樱花是中山公园重要的风景线之一,每年春季,到中山公园赏樱已经成为很多市民和游客春游的“必修课”。中山公园管理处有关人士介绍,根据前期的调查,目前樱花大道上有38株樱花树干皮层或木质部腐朽、腐烂情况较重,亟须根据每株树的情况并结合周围景观进行填充、修补保护处理。考虑到市民和游客的观赏需求,公园计划近期先行对樱花大道上“患病”的樱花树干进行修复,力争在今年花期到来前结束。
据介绍,对于那些上下通透、不积水、对树体稳固性影响小、不碍景观的树洞,管理部门考虑暂时不作填充,重点对其腐朽腐烂部分进行清理、杀虫杀菌、防腐消毒、涂抹保护剂等处理。但是,对于那些有碍观瞻、积水、影响树体安全性的树洞,可重点进行填充修补、仿真防水保护处理。树洞太大或主干缺损太多的,严重影响树体的稳定,在填充封堵树洞前要先做金属龙骨,加固树体。
每棵樱树修复完毕后,管理部门还计划给这些树都挂上“信息卡”,上面不仅注明树木的规格、科属、经纬度等,还将标注上具体的复壮措施,既方便后期管理养护,也提醒市民及游客对这些树木精心呵护。
■资料 678株古树名木不少是咱特有的 据了解,古树名木是一个地区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具有非常重要的人文历史和科学研究价值。中山公园树种丰富,古树名木较为集中,明显特点是外地引种形成名木的比例较多,树龄长的古树较少。史料记载,早在德占时期,就以会前村为基地从世界各地引进树木,首批引种刺槐、无刺槐、悬铃木等500多个品种。日占时期,又引进日本黑松、雪松、厚朴、五针松等。在引入的树木中,一部分适应较快而迅速发展,成为青岛的骨干树种,如刺槐、悬铃木、雪松和日本黑松等。还有一部分树种在公园的小环境中勉强生存或繁殖困难,成为特有树种。如日本云杉、日本榧、日本金松、车轮梅、马氏山楂、日本辛夷等。这部分树种大多数树龄不太够古树标准(一般为70~90年),但其引入价值相当高,甚至可以说是弥足珍贵,应当归于名木范畴。按这一标准,公园内现存园内古树名木约有678株(数量有待鉴定),较第二次全市古树名木普查(2002~2005年)确定的154株多出524株。
这678株古树名木中,龙柏68棵,木瓜65棵,紫薇58棵,三角枫及水杉各42棵,日本单樱及双樱共计40棵。目前,这些树木大部分已届高龄,进入衰老阶段。文/图 记者 马正拓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