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报告亮点:建"清廉政府"

2013-01-26 06:54   来源: 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九州体育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谈农业“把大沽河打造成最美之河”

  此外李群还重点谈了农业,“农业也是非常重要的产业,是基础的基础。”他说,传统农业赔钱,农民不可能致富。要发展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特别围绕大沽河,“大沽河是青岛的母亲河,但也是青岛最穷的区域。我们有决心把大沽河打造成山东最漂亮的河,现代农业园区也都围绕着大沽河打造。”

  李群还提到农业产业化,他说农业产业化是山东人的发明,青岛的产业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青岛的农业很有特色,最大就是注重品牌和质量。”随后他就如数家珍地说起青岛的农业品牌,胶州大白菜、马家沟芹菜、胶南蓝莓,“青岛还有最好的海鲜,红岛蛤蜊鲜美无比,还有小鱼虾做的虾酱。”

  ■谈城建“10~15个镇级城市要崛起”

  城区建设也是他特别关心的一点,李群介绍,青岛未来重点要发展核心区三城联动,包括东岸的老青岛,西岸的黄岛,北岸的红岛,就是围绕胶州湾这三大点形成未来青岛的中心城区。本市还规划了10个次中心城区,包括董家口、蓝色硅谷等,还有50个重点城镇,“其中有10~15个镇级城市要崛起 。”而在农村,也要按照新型农村社区的标准建成1000多个社区。形成一个组团发展、生态间隔的框架,不能“摊大饼”。

  ■谈企业“青岛的企业要有‘地瓜精神’”

  企业的发展问题上,李群书记说要“走出去”,吸取外边的营养,“我们青岛的企业要有‘地瓜精神’,地瓜秧走很远很远,吸收养分,地瓜就结得很大。”他说,一个国家、城市、单位、个人,封闭就不是好兆头,封闭就会自我感觉良好,就会逐渐倒退。

  “泥土不离乡,就地现代化”

  张新起参加青岛团分组审议,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这么大的一个省如何往前走,基本的动力在哪里?报告中提到‘把城镇化作为扩内需的最大拉动力’,就是发展的一个动力所在。”1月25日下午,省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参加了青岛代表团对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分组审议。在审议中,张新起谈到青岛要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努力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让老百姓真正感觉到小康”

  “在姜大明省长的报告中也提出‘把城镇化作为扩内需的最大拉动力’。”张新起在分组审议中先是认真听了几位代表的发言,然后谈起青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面的观点。“青岛要按照省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任务,结合青岛实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根据指标 ,青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已经完成了97%,在农村文化消费方面可能还差一点,其他的方面已经差不多完成。”说完此话,张新起继而提高声调:“关键还是老百姓或者是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是不是真正感觉到小康。”张新起说,如果到平度和莱西去问“你小康了没有”,可能老百姓会指着自己的居住环境说房子30年没变了,所以说小康不是指标意义上的,应该在均衡发展上走得更快一点。

  “从全面小康角度和内需市场的培育来看,消除城乡差距是必须的,否则社会无法持续发展。”张新起说,要让更多的人感觉到自己过上小康生活。“通过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建设,拓展城市外延,把中心城市聚集大量财富基础的能力,向广大农村市场寻找发展的结合,这是我们青岛需要很好解决的问题。”

  “建千个新型农村社区”

  张新起谈到新型农村建设时说,要发挥青岛优势,把优势向北部延展,与农业资源结合,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要把资源向农村 、向基层倾斜,一抓到底,抓最基层的自然村走向现代化的问题,既要规模化,也要保证农作物、粮食的可持续生产。”张新起说,新型农村社区要研究一种新型农业的生产方式,“适度的集聚,节约土地,生活现代化 ,然后建设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区。”张新起说,要让农民过上有燃气、自来水、有污水处理、有生活垃圾收集的生活,也就是“智能、绿色、集约、低碳”的现代化生活。

  “泥土不离乡,就地现代化。”张新起说,走现代化的道路关键要从自然村抓起,建设规模适度、基础设施配套、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新型农村社区,同步建设产业园区和农村社区,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农民的就地城镇化,形成现代化大都市和美丽富裕的农村社区交相辉映的发展格局。

  “现在青岛规划建设1000个新型农村社区,要利用10到15年来解决这个问题。”张新起说,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就是将村庄聚集,形成规模化。通过改革农村产权制度,采取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程。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相关专题:2013年山东两会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九州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