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疃河发源地山清水秀 恍如世外桃源(图)

2012-09-20 13:22   来源: 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九州体育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韩家窝洛子村山坡上只剩下十来户人家,掩映于群山中。



  

▲韩家窝洛子村山坡上只剩下十来户人家,掩映于群山中。



  

▲ 韩家口子村是远近闻名的"寿星村",77岁的郑秀娈还能干农活。



  溯源付疃河最后一站,记者沿河来到其发源的马鞍山、凤凰山。至此,付疃河河道变成一条水宽一两米的溪流,潺潺溪水从山脚下的几个小村庄穿过。这里山清水秀,村民过着与世无争的安逸生活。山上一直有种植板栗的传统,近年来又大力发展樱桃,建起了采摘园,村民不出村,便把樱桃卖光了。山坡上的一个自然村韩家窝洛子,目前只生活着十几户人家,且多是老人。傍晚时分,群山掩映之中升起几缕炊烟,恍如来到世外桃源。

  溪水潺潺,山泉比自来水好喝

  记者沿河岸一路向北,河道越来越窄,河水也越来越清澈。到了松柏镇韩家口子村外,河道不过五六米宽,水流不过一两米,两岸长满青草,往上是玉米、花生和板栗等。很难想象这么一条溪流向下游蜿蜒百里之后,会奔涌成200米宽的河道。

  尽管在源头上,河道已经非常窄,但村庄的选址仍然是依河而居,韩家口子、韩家窝洛子、陈家窝洛子、窦家台子等几个自然村都在河岸上。从进了韩家窝口子村开始,河两岸便被用石块砌起来,小桥、石坝随处可见。

  记者一路走到韩家窝洛子村,河道分成两支,分别上了凤凰山和马鞍山。韩家口子村村民韩玉军说,沿着山再往上走,就找到山泉。“这里没有污染,山泉的水非常甜,我们喝的水就是从山上来的,比自来水好喝多了。”

  生活悠然自得,村里寿星很多

  眼下,正是收花生的时节,村里处处可见忙着收花生的村民,鼻子里满是花生的香甜。村子里只有200多户,前后排之间都是小胡同,家家门前种着花花草草。村民家的狗,大多散放着,见了生人也吠几声,但绝不咬人。

  “我们村是个小村,才200来户,80岁以上的老人有40多个,90岁以上的也有5个,是远近有名的寿星村。”韩德兰说,附近村庄人都长寿,跟环境有关。这里是河流上游,没有污染,常年喝这样的水,对身体很有好处。77岁的郑秀娈是退休老师,耳聪目明,农忙的时候还干些农活,农闲的时候便和韩德兰几个老太太一块打打麻将。

  最美村庄,樱桃板栗遍山野

  韩玉军说,附近的村庄都在山沟里,平地比较少,以前村民多种板栗。现在山坡上随处可见几十年的板栗树,粗的一个人都抱不过来。眼下板栗陆续成熟,有老汉拿着竹竿敲打着板栗树,鸡蛋大的板栗从树上往下掉。

  近年来,村里又开始发展樱桃种植200多亩,还建起了专门采摘大樱桃的“凤凰山庄”。每年樱桃成熟的时候,有多批采摘客不辞路远,来到这个小山沟采摘樱桃。村民们不出村,便把樱桃卖了。

  随着樱桃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人看中了这里的环境。有人从韩家窝洛子村民手中购买老宅装修之后,逢周末带家人来此度假休闲,感受山水自然。韩家窝洛子村以前都住在山坡上,也不过20多户,后来陆续往下搬,与陈家窝洛子、窦家台子合并为一个行政村。

  村中的民宅参差错落,山路起伏,村民的宅子都在老树的掩映之下。从村后的山路爬上凤凰山,山脚下一片翠绿,村民的房子若隐若现。傍晚时分,几家炊烟缓缓升起,恍如世外桃源。虽然距离付疃河入海口有百里,但这里的村民似乎都有一种感应,他们觉得与下游的村民农田都是相通的。

  ■记者手记

  付疃河,母亲河

  走笔至此,溯源付疃河大型系列报道终于完成了全程的探访。从入海口到水源地,到日照水库,再到源头,记者用双脚丈量了50 公里的河道。回想起来,每一座桥梁,每一道拦河坝 ,每一处农田,每一个沿河村民的脸庞,仍是那么清晰。

  付疃河可谓日照的母亲河,它是日照境内最大的一条独流入海的河道,滋养了沿河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付疃河口,成百上千的养殖池产出了大量的鱼虾螃蟹,甚至河床上都“种”满了蛏子;河口的湿地,数百种鸟类在此繁衍或驻足,摄影家在拍下一张张令人欣喜的照片的同时,也为它们遭遇的厄运叹息;日照水库和付疃河道的四大水源地,每天向城市输送30多万吨水源,工业和城市用水得以满足……尽管付疃河历史上曾数次泛滥成灾,但不屈的日照人民战天斗地,建水库、修堤坝 、硬是让付疃河服服帖帖地为民造福。日照水库纪念碑上“降龙伏虎”四个大字,可谓贴切。

  当然,付疃河也面临着问题。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付疃河的水源越来越少,日照水库年年“喊渴”,农业用水已经开始向城市和工业用水让步。日照水库以下至大曲河一段,取沙仍然严重,有的地方本来百米宽的防洪林已经被挖空,水源地由于没有沙层过滤,水质也在变差。一旦发大水,这些河堤仍然面临着考验。街头镇一带的千家石材厂,产生的废渣、废液仍然是日照水库上游最大的污染源。五莲县已经开始另建工业园,于明年底之前关停付疃河两岸的所有石材厂……

  如今的付疃河,与十年前已经大不相同。但它始终牵动着日照人的心。记者还记得,在204国道大桥旁,一位垂钓的大爷拿着本报《建坝种草截污还鸟儿一个家》,对捕鸟和电鱼的人的控诉。在小代疃村,四千年前就发现有人居住,这是他们世代守望的河流,不允许任何的戕害。一条河流的形成,可能需要数千年,但是一条河的破坏,只需要十年。保护付疃河,守望母亲河。

  文/图 记者 从春龙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九州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