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好"迟到半世纪 12位学生与86岁老师重逢

2012-09-10 07:28   来源: 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九州体育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多年未相见,学生们见到米老师非常激动,围绕着米老师合影留念。



"老师,您还记得我吗?"



大家翻看米老师珍藏的老照片,寻找儿时记忆。



临别时,米老师久久握住学生的手不放。



    50年前,当他们还是河南路小学三年级学生时,就与班主任米蕴藻老师结下了深厚情谊;50年后,这群已经花甲之年的老人们再次看望儿时的启蒙恩师。在本报报道了62岁的孙雪勤女士想要寻找失去联系长达半个世纪的启蒙老师米蕴藻的事情后,孙雪勤当年的同班同学、米老师的家人纷纷联系上本报。9月9日上午,孙雪勤和11名昔日小学同窗一起来到米老师家中,为敬爱的老师送上了压在心里长达50年的教师节祝福。

喜悦 见到恩师眼角泛泪花

    “我们10年前和米老师还聚会过,后来也失去联系了,这10年里一直都在找老师。”9月7日,本报刊登了孙雪勤想找到米蕴藻老师的事情后,孙雪勤的小学同学今年60岁的赵新爱联系上记者。赵新爱说 ,1962年孙雪勤因搬家转到别的学校了,她俩也是50年没见了。

    报道刊出后,米蕴藻老师的女儿刘女士也给本报打来电话,告诉了记者她母亲现在的住址,并且欢迎孙雪勤来看望母亲。

    9日上午9时许,记者如约来到崂山区刘女士家小区门口,发现竟然一下子来了12位老人,他们都是河南路小学1959级6班的学生。

    “米老师,您好,我们来看望您了。”走进米老师女儿家中,终于见到了失去联系长达50年的恩师,孙雪勤赶紧上前握住米蕴藻老师的双手,双眼泪花直流。其余学生眼角也泛起泪花,大家纷纷围在米老师周围。

    “米老师,您好,我是孙雪勤,我是赵新爱 ,我是……”大家纷纷向老师报上自己的名字。但对于这些名字,已86岁高龄的米蕴藻老师好像比较陌生,并没有太多表情。

    据刘女士介绍,母亲年事已高,近年来身体不太好,有时神志不是很清楚,会经常记不起人来。为帮助老师恢复记忆,很多学生都靠近老师,给老师讲述当年的一些趣事。

    学生们还给米老师买了鲜花、鸡蛋、牛奶,本报和青岛博士医学美容医院所准备的美白卡、骨瓷杯、缎档提花毛巾等礼品也一并交给了刘女士。

伤感 “调皮大王”心疼老师

    “我们终于见到米老师了,虽然很长时间没见了,但依然觉得很亲切。”今年60岁的张传相见到米老师后,难掩喜悦之情。他说自己当时是班上的“调皮大王”,没少让老师费心。“当时每年春节,我们都去给米老师拜年,老师还给我们买鞭炮玩。”回忆起师生往事,张传相脸上露出了幸福的表情。

    2002年班级聚会时,张传相也参加了,“米老师一下子就记起了我,笑着说‘你就是那个最调皮的学生’。”10年后再见到米老师,张传相心里酸酸的:“看到老师这样子,我们心里都挺不好受的。”

    看着米老师身体不太好,很多学生都流下了心疼的泪水。米老师这么多年是怎么过来的?这是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

    “妈妈原来是在烟台栖霞当农村老师,后来才调入青岛。我原本有个弟弟,但很年轻的时候就因病早逝,父亲也因故去世,家里就剩下我和母亲。两位亲人的离开对妈妈打击很大,但她还是选择乐观面对生活。在河南路小学撤销后,妈妈转到了大学路小学,每天都是用心对待学生。”刘女士当天也很动情,双眼通红,她已经记不清小时候母亲有多少次把学生带到家里辅导功课,母亲退休后,平时念叨最多的也是所教过的学生们。她说,如果母亲神志清醒,当天肯定会非常开心。

感动 学生照片长期珍藏

    随着时间的推移,米老师似乎回忆起一些往事,对学生们讲的话有了反应,不时点点头,这令大家欣喜不已。

    米老师的学生张丽欣一直把米老师当成母亲看待,“我上小学的时候,有次家里有事,米老师就主动邀请我去她家里住,那是我唯一一次被老师邀请到家里住宿”。

    最令张丽欣感到欣喜的是,在米老师珍藏的影集里,她还发现了她小时候的照片。“这张黑白学生照我早就没有了,都这么多年了,没想到老师还用心保存着,和家庭照片存到一个影集里,说明老师一直都想着我。”张丽欣激动地上前吻了下米老师的脸庞。

    刘女士表示,母亲把她能找到的学生照片都珍藏着,经常一个人抱着影集翻看照片。

    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相聚后,孙雪勤等人依依不舍地与老师告别。米老师好像有所感应,主动站起身来,在保姆搀扶下,一直把众人送到门口,很多人再次落泪。

    “太谢谢你们了,这是我这么多年来最高兴最感动的一天。尤其是教师节能够给恩师送上祝福,我非常满足。”9日下午,孙雪勤表达了对本报“寻找昔日恩师”活动的感谢,她说今后有空会常去看望老师,多参加同学聚会。

老班长忆老师感人事——

—每天走十几里路给学生辅导功课

    为了尽量不打扰米老师的生活,此次聚会活动只召集了一小部分同学,很多同学没能来。今年60岁的栾庆禹是当年6班班长,对于当天没能和同学一起去看望米老师,他感到很遗憾。“听同学说米老师现在身体不是太好,我心里很难过。”栾庆禹说,他现在知道米老师家的住址了,以后还可以再去看望老师,陪老师说说话、聊聊天。

    一直以来,栾庆禹对米老师的敬业精神非常敬佩。他说,上世纪50年代条件很差,小学不是全日制,都是两个班级共用一个教室,上午一个班级在教室上课,另一个班级就回家自学,下午再倒过来。为了不影响大家学习,米老师就将住得近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组成学习小组。“当时学校规定,不上课的那半天时间老师可以休息,但米老师非常敬业,每个学习小组都要去转一圈,辅导一下功课。”栾庆禹说 ,那时没有自行车和公交车,都是靠步行,一圈下来要走十几里路,遇上雨雪大风天,米老师也照常过去,令他们非常感动。

    虽然1962年之后,米老师不再教他们,但在米老师督促下培养起来的学习习惯,大家都保留了下来。小学毕业考试中,全班50多人全都考上了初中。“当时小学升初中都是实行考试,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现在考大学。”栾庆禹说 ,虽然米老师只教了他们三年,但大家都将好成绩归功于她给大家培养起来的好习惯和好的学习方法。 文/记者 单俊楠 杨洪星 实习生 陈苏颖 图/本报记者 孟达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九州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