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者家属
“说不恨是不可能的,但是我更可怜他”
李保国至今仍昏迷不醒,肇事者归案、赔偿,对于李保国的家人来说,任何事都难以补偿至亲生死未卜的痛苦。8月31日下午,伤者李保国的妻子刘英和一对儿女与肇事者于某见面。面对刘英的泣不成声和儿女不愿一味无意义的指责 ,于某低头不语无话可说,短短10分钟的时间显得格外漫长。这些天来,刘英一家受到岛城市民的关注 ,她也希望通过本报,能找到在现场帮忙报警、指挥车辆的那位好心人。
双方见面寥寥数语
8月31日中午12时许,伤者李保国的妻子刘英、儿子李海以及女儿,来到市南交警事故科,第一次与肇事司机于某见面。尽管眼前站着的这个与自己儿女年纪相似的年轻人让自己的丈夫重伤昏迷,但见面并没有充满了火药味,在刘英止不住的眼泪下,平静的气氛中格外显出一种凄凉。
在见到于某后,刘英眼泪夺眶而出,站立不住扶着桌子,摇摇晃晃地坐了下来,儿子和女儿也没有说话,只能默默地扶着母亲,轻揉她的肩膀安慰。“即便不是你撞的,你只是个路人,看到有人躺在地上受伤了,难道不应该上前帮忙吗?假如换成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自始至终,沉浸在悲痛中的刘英并没有太多的厉声指责,看上去非常憔悴。
站在刘英一家人面前,于某始终低着头,没有和对方正视,“对不起”。这一句道歉并没能得到刘英女儿的认可,“一句对不起就能让我父亲醒过来吗?”双方沉默后,于某说 ,会尽最大努力,先救人。“我先谢谢你。”刘英说。
伤者仍未脱离危险
事发当晚,李保国就已经进行了5个多小时的开颅手术,之后又再次手术,但至现在,仍然在昏迷中未脱离生命危险。
“说不恨他是不可能的,但是我更可怜他。”刘英说 ,她现在虽然恨于某,但恨也没有用,也不能让人好起来,相反,对于不敢承担责任、肇事逃逸的于某,她更可怜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每个人对社会上的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有爱心,人与人之间有的应该是关爱,而不是这种伤害。”
李保国的儿子在到学校报到后,就立即请了假来青岛陪在父亲身边,他的女儿刚刚在上海找到工作,8月25日那天,正是她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半个小时前打电话说还在吃饭,半个小时后……”她介绍说,由于她的母亲曾经出过车祸,所以平时走路她父亲都格外小心看着车,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在弟弟上学的生活费都成了问题。
想寻找现场好心人
这些天以来,李保国被撞受到岛城市民和网友的高度关注 ,这让从医20年的刘英深受感动。“现在医疗费差不多一天1万多元钱,我们家的条件也不是很好,现在已经欠医院的医疗费了,但是医院方面表示先救人,医药费可以先欠着,并会尽最大努力来救他,非常感谢他们。”刘英说,不仅医院方面给予特殊的照顾,阜外医院的一位同行还为他们垫付了一些医药费,这些天来,很多青岛的网友都自发到医院来看望她丈夫,这也让她非常感动,而且,她也没有想到能够这么快就把肇事司机抓获归案,非常感谢交警。
刘英说 ,在事发当时,由于人生地不熟,她在报警时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哪,就在这时候,路边一位好心人接过她的电话,向110说明了具体位置,又拨打了120,还在现场帮忙指挥车辆避让,在现场忙里忙外地帮忙,这位好心人还发现现场有块肇事车留下的碎片,提醒她一定看好了,这块碎片可能会成为破案的关键,而在她丈夫被送往医院后,这位好心人却悄悄离开了。
“我希望能找到他,当面向他表示感谢。”刘英说,这位好心人当时穿着一辆浅黄色T恤,身高大约1.8米,年纪30岁至40岁,由于她当时非常慌乱,所以并没有看仔细,但她希望能通过本报,找到这位在关键时刻出手相助的恩人。如果您有相关线索,或是认识这位人士,请拨打本报电话80889384联系。A2、A3版文/图 记者 刘鹏 (来源:九州体育-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